本日的诗跟马有关,跟马有关的文学作品,最有名的是韩愈的《马说》,最经典的辞吐是开篇的那一段:“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去世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千里马与创造千里马的“伯乐”都很主要,但“千里马长有,而伯乐不长有。
”以是,后世很多以“千里马”自我体认的人才都嗟叹人间没有能创造自己才能的“伯乐”,“怀才不遇”是千古悲慨,韩愈如此,李贺自然更是如此。

(伯乐相马图)

《马说》是论文也是寓言,写千里马时,韩愈当然也是在写人才,人才难得,创造人才的“伯乐”更难得,“千里马”与“伯乐”这组“意象”符号化固定下来是后世的事,但身为韩愈弟子(准确的说,韩愈是李贺的人生导师),李贺当然熟读老师的这篇文章,因此,李贺当然也用马的形象,他也写马诗,实际上也是在用这组“意象”,而且他的创作更集中,他一口气写了《马诗》二十三首,我们之前读过第五首,便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那篇,由于有名句,我们就先读了那首。

(怀才不遇的李贺)

唐诗闲读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但这组诗对付李贺太过主要,我们乃至可以认为,这组诗里基本席卷了李贺所有的志向、才情、情绪……以是我们须要再接着挑读,本日就读个中的第四首: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这首诗的意思很大略,马的本色很不错,但遭遇很糟糕。
这是惯常的拟物手腕写人。
诗中的马,实在便是李贺自己,这是秉承上述“千里马”与“伯乐”一组意象的系列诗。

(宋龚开《瘦马图》)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这两句很有趣,由于前后两句,李贺用了十个字,只写了一件事:这是一匹非同平凡的好马!
第一句很直白,这匹马不是平凡的马,可是第二句李贺又说:房星本是星,“房星”是什么呢?也是马。
房星为二十八宿之一,共计四颗星,又称天驷。
人们常日也以“房星”来指代马。

(二十八宿中的房星)

一个大墨客,一个天才墨客,怎么可能笨到用两句诗表达一个意思,这可是占了半首诗的比重啊,如果这样写,就犯了重复的毛病,显然,李贺的本义并不是为了大略的重复,这种重复这让人想到杜甫的“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也让人想到李商隐的两个“巴山夜雨”,再往近了说,还有鲁迅师长西席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瞥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些重复当然都有题外之义,李贺呢?

《晋书.天文志》称:“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李贺显然看重的是“房星明,则王者明”这句,他奥妙地通过房星将马的处境与王者的明暗联系了起来。
言下之意:李贺“这匹马”的处境不好,多数是由于王者不明。
李贺对自己不得重用的现实,心底有太多的愤懑,但却只能婉曲写来。

(诗意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很瘦,当然是吃得不好,营养不良,显然境遇不好,处境堪忧,由于在凡人的眼里,它便是一匹“凡马”。
可是便是这样一匹凡马,如果你向前敲打它的身体,却能够听到憨实凝重的“铜声”,“铜声”是弘大金属用具(如青铜钟鼎彝器)发出的金属声。
有“铜声”是由于器质坚硬、精良。
这匹马,虽然饱经摧残,但依然骨力坚劲,不信,你听它的声音。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墨客写马,他把着力点全部集中在它的瘦和敲马骨发出的声音上,别的马耳、马耳、马蹄、马尾等等全部不提,但一匹形销骨立,精神劲健的马的形象就此立在我们面前。

前面说了,这匹马便是李贺自己,李贺自小身体就瘦弱,又加全身心致力于诗文,李商隐《李贺小传》称:“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可见在诗文追求上,他下了多大的功夫,也因此,他的身体极度瘦弱。

(瘦弱的李贺)

二十岁不到,在诗文中央血熬尽的李贺又在进士试遭遇无可化解的大挫折,这使他更像这匹瘦骨嶙峋的马,二十三首《马诗》,这第四首,如果要单给它取个名字,可以称作:“李贺的自画像”,只是这个标题西方味十足,东西方文化差异殊大,东方文化讲究蕴藉,他是不会起这样直白的名字的。

(【唐诗闲读】之183,图片引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