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了一只麋鹿消逝在
树林,
沮丧的追随者的脚步
回响在沙地。
小屋里传出
杂沓的话语,
山岩上流淌着
薄暮的新醒。
恰如人们所料
麋鹿骤然又逃走了,
我预感到追随你一整天
也是徒劳。
诗歌便是生活,欢迎来到由封面新闻、成都广播电视台听堂FM与《草堂》诗刊联合推出的 “草堂读诗”,我是读墨客涓子。刚刚我们听到的是伊夫•博纳富瓦的诗作《麋鹿的归宿》,由葛雷翻译。本日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诗。
首先认识一下伊夫•博纳富瓦,他是20世纪后半叶最主要的法语墨客,195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论杜弗的动与静》,此后六十余年来出版了二十多部诗集以及四十部散文集和文学、艺术评论。他是莎士比亚、约翰•多恩、叶芝作品在法语天下的主要译者。曾经办法兰西学院诗歌大奖、龚古尔诗歌奖、弗兰茨•卡夫卡奖等主要的国际文学奖项。
本日和大家分享的《麋鹿的归宿》,是一首高度抽象的诗,全诗共有三小节,每一个小节的意义相对独立,却又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这首诗为读者勾画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个场景是描写森林中一只麋鹿迅速消逝,而佃猎者怠倦的脚步声在沙地上回响;第二个场景是描写在山边小屋里,人们坐在桌前闲聊,屋外的山岩上流淌着清澈的溪流,夕阳西下时分,到处都迷漫着分外的喷鼻香气;第三个场景把前两个场景综合了一下,闲聊的人们已经预言了麋鹿的逃走、佃猎者的徒劳。
《麋鹿末了的归宿》和博纳富瓦一向的诗歌风格有一定的间隔,这首诗显得清纯而又意味深远,作者把自己对天下的哲学思考融入淡雅的诗歌措辞中,通过瞬间的场景来阐明生存的意义。作者选取了几个灵动、温馨、闲适的意象,无论是迅疾的麋鹿、脚步的反应、杂沓的话语还是山岩的溪流,都显得富有动感和音乐色彩。但作为象征主义墨客的代表之一,博纳富瓦的这首诗也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麋鹿象征着须臾即逝的人类生命;佃猎者象征着人类渴望生命不去世的企图;而那些杂沓的话语则象征着人类现实生活的零散、凌乱;清澈的溪流、酥油般的薄暮象征着阔别人类现实生活的“诗歌”的天下。末了一小节基本上是墨客的结论,人类对永生的渴望是一种徒劳,生命总是会溘然消逝的,去世亡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博纳富瓦认为,诗该当谢绝令人炫目的完美形式,以便“在普通的词句中暗示出感情天下的短暂”,诗歌改变我们的生活,用事物的晦暗而不安的“存在”代替了它那抽象、明确而稳定的观点,诗歌使我们回归到我们那迷惘的田地。
诗歌便是生活,“草堂读诗”,有温度有质感。伊夫•博纳富瓦的诗作《麋鹿的归宿》,本日就赏析到这里,感谢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用度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