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起:李邦祥,屈全绳,南远景。

市价夏至节末,正是重庆“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的湿润闷热的梅雨时令。

6月27日,山城大雨滂沱,长江嘉陵江水位猛涨。
电视新闻里也正宣布着南方多省洪涝泛滥,山崩路毁,房倒人亡的灾情惨状。
同时也播放了中心划拨给干系灾区的赈灾经费数额以及抗洪抢险现场的动听场景。
顿时,一种人间的真情大爱从内心抵消了对闷热潮湿景象不适感的怨气。

​随风潜天黑 润物细无声谨谢屈全绳师长教师的深情厚谊

关掉电视,点开手机。
《云卜堂》网刊一篇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名诗为题的文章夺人眼球。
彷佛既能反应关掉电视那一刻的心情,又顿生一种迫切弄清又是什么真情的好奇。

一看作者是屈全绳首长的大作,更有一探究竟的阅读吸引力。
心想,首长是大墨客,曾出版《将军系列逐一屈全绳诗词选》《关山远行集》《关河了望集》《关塞远思集》。

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赞誉也不为过。
有这样才华和有名度的作者,怎么行文还借用古诗代作标题呢?致谢的一定是情深潭水、谊切苔岑之人,阅读的希望更加急迫。

原来,是首长对作家关中尧、艺术评论家南远景师长西席主编的《甲子春秋——屈全绳将军著作名家评论集》编成一年多了的一种感激之情。
文中写道:“原来没想过八十岁还出个名家评论拙作的集子,但策划人即两位主编早在前年就动手准备了。
……蓦然回顾,创造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能表达我对主编姚明、南远景及辑内文章所有作者和留言者的真实感情”。

屈全绳首长的文章代入感强,阅读时随意马虎产生遐想。
前几年阅读首长《麻扎达坂死活劫》一文,给我以又临险峰危崖,和“梦回吹角连营”的觉得。
受此启示,我写了一篇拜读屈全绳首长《麻扎大坂死活劫》的“随想琐忆”。
今年春分那天呈送首长指教,陆续得到了首长回答的多条微信和一封长篇(1447字)复书。

个中一条微信写道:

“邦祥老友:

你的《随想琐忆》我一口气看完,三次眼眶湿润……”。
并认为这篇文章可归为传体散文,且帮我拟定了4大段落的标题,叮嘱我按此进行调度修正。
对付首长的见教,我虽习以为常,但仍感激不尽。

特殊是首长给我的一封长信,发了又改、改了又发。
连改了6次。
一是首长当时眼疾未愈,视力低落,不能用眼过度;二是正值首长第三部长篇小说《天苍苍》的收官阶段,韶光紧张;三因此首长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才华,竟然对给我的一封信连改6次,可见首长的重视程度;四是对我切实其实定和鼓励,令我汗颜和惭愧。
但我明白,这是一份令我承受不起的深情厚谊!

凌晨零点39分,首长发给我第4稿时,我已进入梦乡。
清晨7点35分,我给首长复书:

首长早上好!

睡眼惺忪之时,见您来信,顿然复苏。

看完更是感激涕泣!
对您赐予鄙人下属的关怀谅解、真情厚爱、鞭策鼓励和对家人的问候祝福,顿觉浑身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您熬到深更半夜书写如此长信,又在50多分钟内四次修正。
您如此重视,更令我有“受之有愧”之感。
……此番受到您如此关怀,倍添“夕阳无限好,何惧近薄暮〞的幸福之感!

您的这封信,将成为我最宝贵的传家宝!

受领厚恩,无以为报,简言伸谢!

恭祝春安!

上午8点49分和9点14分,首长又发了2份再次修正稿。
信中几段这样写道:

“邦祥老战友:你好!

近日,细看你在边陲事情的《随想琐忆》,既有“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的感叹,又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通达。
“琐忆”中的我们都已步入老年,你年届古稀,我跨过杖朝。
但更多的是春天“暖带祥烟起,清添瑞景浮”的愉悦。
由于我们的军旅生涯,对得起党和军队的教诲培养,无愧于军人的义务担当,为本日的国泰民安扛过一份属于自己的任务。

你我都在新疆度过了28个戎马春秋。
在枕戈待旦、披坚执锐的征程中,你从一名新藏线上的汽车兵发展为师级单位的参谋长,经历了艰巨环境的的磨砺,各级岗位的磨炼,夫妻分居的煎熬。
但你一贯以英烈“纵去世侠骨喷鼻香,不惭世上英”和“喀喇昆仑精神”勉励自己,始终践行“为官一任,光彩一岗,无愧生平”的初心。
……为国防巩固、边陲稳定,恪尽职守,粉身碎骨奋不顾身。

……

‘艰巨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
’是我对南疆军区高原缺氧部队生命风采的礼赞。
你是这种精神的长期实践者,我对你和战友们的奉献情怀敬佩不已。
……

……

谚语云,政声人去后,公道在民气。
领导干部只有在离开权杖之后才能看出德的利害,才的的大小。
……

……

来日诰日是清明节,是国家的祭日。
短信结尾前,我蓦然想起1972年8月18日,在康西瓦义士陵园祭奠时吟成的一首七绝《昆仑祭》:

血染昆仑骨未还,

壮魂阵列亦森然。

遗言最是激心志,

十万雄兵刃透寒。

本来准备闲步,忽然落下雨点。
不大功夫,便有了杜牧《清明》诗的景象。
此时动手给你写信,想到52年前高下昆仑山的艰辛,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

借此机会,请代我向你鲐背高堂请安!
向你夫人和儿孙们问好!

时近夜深,余不一一,顺祝春绥!

屈全绳

2024年4月3日(清明节前夕)

上午11时,我又给首长复书道:

首长好!

第六稿收到。
您如此重视,这么负责,强忍眼睛刺痛,坚持反复修正,我在感激欣喜的同时有更多的愧疚不安!
也切身感想熏染到了您赏赐的如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恩典膏泽!

……

首长保重身体,恭祝清明安康!

首长当天复书时正是春雨蒙蒙。
此时,我望着室外铺天盖地的瓢泼大雨愈显“气吞山河”之势,我的脑海里却彭湃着翻江倒海之情。
此时的我,又想在首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文的启示下,写点对首长的感激之情和伸谢之意。
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能否也效仿首长用尽人皆知的古诗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作题呢?

论及屈全绳首长对我的恩典,脑中的回顾就象现在室外汇聚的雨水,沿着沟壑倾泻不可阻挡,顺着河道流淌无法拦截。

1993年底,我和首长相识,起于一次“不打不相识”的初交。
当时,首长到任南疆军区政委不久。
我认识首长,首长还不认识我。
因夫妻分居万里之遥的困难,我冲进军区常委会递交转业申请。
会后,首长到我办公室找我发言、和我交心。
我在《随想琐忆》中有这样一段笔墨:会后刚到任不久的军区屈全绳政委亲自到我办公室找我发言,说“转业干部议题里虽然没有你的名字,但你的转业情由我个人认为是符合人之常情的,该当照顾的。
可是常委会没一个人赞许,都认为你是个能干事的,舍不得放你走,你们的李廷元部长武断不同意你走(后勤部党委没赞许我的转业申请也没上报军区党委。
因我也是后勤部党委委员,我很清楚,我才直闯军区常委会的),这次没批准你转业。
找你来便是哀求你精确对待,服从组织安排考虑,争取家人理解支持,连续战胜家庭困难,安心努力事情,部队不能没有你们,部队也不会亏待你们”。
这也是我和首长第一次见面交谈,亲切的话语里并没有要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教诲训示口气,句句情真意切,充满理解同情,寄予信赖希望。
强烈的转业欲望顿时被首长的诚意和信赖所冲动,也被首长的学者风姿气质和思想事情方法所折服。
加之作为军区的政委,能屈尊大驾亲临我的办公室,且奉告的是终极决定。
仅凭这一点,我假如再固执己见,便是范例的吃米不知米价、不懂规矩、乃至是不识“抬举”了,更是有违“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基本素养了,只得表态服从。
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决心一定要干得更好,纵然再哀求转业,也一定要以更精良的工作业绩为底气,更突出的岗位表现为回报。
越想转业就越要珍惜在部队有限的事情机会,为部队培植多做贡献,不辜负首长们的教诲培养,不辜负家人的支持付出。
还有个顾虑,便是大家都知道我想转业,不能让人认为我是闹着转业,还应表示出自己的觉悟素养和人品形象,方方面面反而对自己哀求更高、约束更严、表现更好,反而变成了自己干好事情、多出成果的动力。
正由于这次发言,才打消了我转业的动机,有了我军旅生涯的延续。

至今,我对首长的这份知遇之恩一贯铭记在心!

还有便是1994年上半年,时任南疆军区政委果屈全绳少将,在国防大学的食堂里对我有一次谆谆教诲的教导。
当时,我也在后勤指挥学院学习。
一次周末,我和同在后勤指挥学院军需专业学习的军需处王忠俭处长一起,参不雅观军事博物馆后,到国防大学拜见正在国防大学将军班深造的首长。
走进首长的宿舍,桌上堆满了书本报刊和条记本,星期日还在深钻细研。
刚近50岁的首长,已是履职两年的正军职少将。
首长在1993年《晋将》诗中,以“将军本是一诗人,铁马冰河未建功”自励。
理论著述、诗词歌赋,后被著名墨客周涛叹曰“众人皆知将军贵,谁解诗人冰雪情”,诚服用“羽扇伦巾、雄姿英发〞评价亦不为过;雄才大略、发展潜力当时已是全军颇具影响的佼佼者,纳入高等将领重点培养的后备人才(毕业后就直接选调总政治部任宣扬部部长);文韜武略、琴心剑胆的儒雅气质令官兵们十分敬仰。
本想请首长到北京的新疆饭店吃顿羊肉风味餐,一起放松一下我们紧张的学习心情。
当时盛行“学习学习,咪西咪西,安歇安歇”的学习顺口溜。
首长却说“不要摧残浪费蹂躏那些韶光和经费了,我请你俩就在学员食堂晚餐”。
餐间,首长说“后勤主管吃穿住行,你俩肩负着后勤的半壁江山,做事保障任务很重。
特殊是新藏沿线和阿里高原的中印防区,军委都很关注。
解放初期就针对那里讲‘边防无小事,事事连北京’。
现在仍旧要讲‘基层无小事,边防皆大事’。
那里的官兵很辛劳,连续3次进藏的阿里地委孔繁森布告,去年给我打电话表示,‘每年都要去边防哨所慰问,说官兵们太辛劳了’!
我们军队自己更要心系边防,情倾官兵。
一定要把那些‘艰巨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高原官兵保障好,不能让他们既伤身又伤心〞!
首长还叮嘱我俩:“艰巨偏远地区的干部,眼力要放远点,思路要开阔一些,利用你们的艰巨奋斗和聪明才智,将主不雅观欲望和客不雅观现实有机结合、内因主导和外因加持综合权衡,创造性开展事情,争取‘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的双向奏效。
学习上利用学习和自学,不断得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上进”。
还对我说:“邦祥你去年的转业申请没被批准,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不少困难,帮我代问你爱人孩子好,请他们理解”。
并交待我俩,“如和总部机关折衷事情,须要我出面的,随时联系,我们一起利用在京机会,为部队多办理点问题”。
并以汤代酒,祝我俩学习顺利,考出好成绩。
在返回后勤指挥学院的路上,我反复琢磨着“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志气高”这句话的深意!
也暗自感叹三国时就推崇的“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跨马定乾坤”这句选人用人标准,至今有多少将军能做到呢?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的将帅之才能挑出几位呢?!
屈全绳政委如此精良,还有“铁马冰河未建功”的自省,我们中级军官更应以此标准自励,作为发展进步的座右铭!

按照首长的指示,我在后勤指挥学院集训期间,重点就南疆军区部队加强边防举动步伐培植,改进生活执勤条件,提升强边固防保障能力等,参与学术研究和部队培植磋商,利用打仗总部业务部门之机,为顶层设计建言发声,为院校科研设题献策,为基层部队反应呼吁,竭力为加强高原边防培植出谋献计。
在部队的实际事情中,将理论知识学习和事情研究磋商紧密给合,将履历总结积累和创造事情绩效相互转化,使我的事情既受到大军区四大部的联合表彰,也受到了总后勤部“全军军事交通运输正规化培植前辈个人”的褒奖。

我想,首长这种惜时如金、深钻细研、勤俭清亷和关心部队、情系边防的学风作风,给我的因此身示范,受到的是耳濡目染,得到的是面授亲传。

至今,我对首长的这份教诲之情一贯铭刻在怀!

1999年底,我作为长期事情在艰巨地区的师职干部,首批享受军委跨战区互换的关照政策,调入重庆防备区事情。
这时,屈全绳首长已从总政宣扬部部长升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多年。
我又有幸成为了首长的部下。

调动之时,我的思想是繁芜的,但信心是十足的。
既有“攀登昆仑皆有梯〞的底气,又有“横渡长江岂无楫”的自傲。
在事情打仗中,承蒙屈全绳首长的多方教导。
如:要精确理解互换政策,艰巨地区事情的经历不是功劳,没有老本可吃;从大西北到大西南,也不是大雁南飞,向好而生、择暖而栖;西南战区也有边防,也须要艰巨奋斗、无私奉献;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影响和人际关系更加繁芜,对部队的渗透更加广泛,更要洁身自好;要加强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各项事情中做到厚积薄发、举重若轻;牢记干部的发展便是凭才干和实绩,忌走歪门斜道等等。
按首长的哀求,我加强学习研究,看重改革创新,撰写的《省军区在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中应发挥“三个浸染”》被《后勤》杂志刊登,《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应抓好“三个打破》和《着眼战斗力提高推进基层后勤培植》等被《战旗报》刊用,参与互助研究出版了《高技能局部战役后勤保障》一书,还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后勤保障社会化事情前辈个人〞。
这些,虽离不开各级党委和领导的教诲辅导,但受屈全绳首长刻苦学习、增长才干、看重实绩、明净做人的影响和严格哀求是更直接的。

至今,我对首长的这份栽培之爱一贯萦绕在脑!

更令我冲动的是我退休后,在屈全绳首长的影响感召下,为使晚年生活更加充足、精神上更具幸福感,我跟屈全绳首上进修写格律诗。
首长辅导我从王力《格律入门》学起,通读古诗词,并将多首作品转我参考。
阐述从窥其门径到学有所成不是一挥而就的,强调“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道理。
近十年来,首长在自己近千万字的写作劳碌中,常常抽韶光帮我修正习作,纠正平仄,并按我的诗题另行创作示范,让我在比较中领悟创作技巧,从诗情诗意诗味上进行全面辅导,辅导我跳出老干体、顺口溜、口号词的窠臼,诗句既要守律合韵,也要流畅顺口。
2021年首长到三医大体检,我们一起参不雅观朝天门来福士广场,同时有感而发,当面教我创作一首五律,从如何起承转合到练字达意进行耐心讲解。
并鼓励我“雅有雅赏、俗有俗赏”,不必苛求,大胆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到自然成。
使我创作的近百首诗词中,有少量散见报刊杂志和网刊,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体会感悟:

用格律写见闻,借韵律抒怀绪;甄词义防脑痴,取词意悦心怀;以炼字静心态,以炼句拓思路;情语景语随心出,诗意诗味凭悟知;诗仙诗圣时常拜,名篇名句负责学;相对相粘仔细核,对联对仗反复琢;试用典故少费解,化用佳句增遐想;如收谬赞当自励,喜获指教谢师恩;雅赏俗赏先自赏,褒乎贬乎皆乐乎!
使我从一定程度长进步了晚年品味、增长了雅趣逸致。

为让我巩固学习兴趣,多一个受熏陶的园地,2022年屈全绳首长又将《云卜堂》网刊先容给我。
2024年春分那天,又将我“久闻大名、未曾谋面〞的云卜堂主南远景社长引见给

我。
首长还亲题赠言,送给我《月满昆仑》《解甲楼回眸》两本散文集;同时还得到了南远景社长赠予的《云卜论兵》《互䃼论》《盛世箴言》《我的知青生涯》和《甲子春秋》等多本自著和主编书本。
当我理解南远景社长坚持用30多年的业余韶光撰写出独树一帜的《互补论》哲学著作时,除了对南远景社长博学广论的学识由生敬佩外,还对社长始终如一的创作毅力深感惊异。
我想,这该当是屈全绳首长引见我结识南远景社长的紧张目的和良苦存心!
当我在《月满昆仑》一书里含泪读完《清明忆父》和《中秋忆母》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1993年我哀求转业时,首长对我的开导是那样的和风小雨,那些亲切的话语缘于相同经历的切身感想熏染,出于军人捐躯奉献的相互理解同情!
此时,我要对自己当时的《转业申请》向首长补充一个道歉!

今年4月,我还在屈全绳首长的鼓励下,将10几位战友在高原雪域和大漠戈壁的戍边故事汇编成《梦回西域》一书(正在付印),且荣幸得到了首长的亲自作《序》,和原《解放军报》报社副总编辑连俊义少将题写的书名。
使我和战友们的戍边足迹得以用笔墨重现留存。

至今,我对首长的这份师长之谊一贯感激不尽!

心中蕴积的这些对屈全绳首长的感激之情,真想套用首长认可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作谢,但又觉不太妥当。
犹豫的这两天,又拜读了首长近日连续揭橥的《“宿儒”何以遐龄》和《老将读书亦遐龄》的文章。
领悟首长这两篇文章的大意,使我想到了吴玉章“春蚕到去世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的诗意。
特殊是文中4位高等将领都是“行万里路”之人,还在当“读万卷书〞之翁。
这又使我遐想到余秋雨关于书和路两者的关系是:“没有两者,路,便是书”。
此时,令我对屈全绳首长《晋将》诗中“将军本是一诗人”的自谦另有所悟。
首长的成功之路便是一本启迪后人发展的书,首长的书更是引领后人成功的路。
因此,首长不仅爱读书,登时书柜;而且善著述,著作等身。
可谓昔日的儒将,本日的宿儒,在读书写书中颐养天年,百岁可期!
而且笔耕不辍,以文聚友;诲人不倦,凭德受尊。
学养增寿,德善延年,就以“撰著神怡添鹤寿,诲民气悦享松龄”的祝福向首长致谢吧!

2024.7.2日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