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无法亲自披挂上阵、杀敌报国,可是陆游并未气馁,他勤读兵书、习练身手,乃至研讨养生之道,或许便是为了看到那些小人的了局。
下面先容陆游秋日抒怀写下七律,技巧娴熟,卒章显志,堪为南宋诗坛的佳作。

秋兴

南宋 · 陆游

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陆游秋天抒情写下七律技巧娴熟卒章显志堪为南宋诗坛的佳作

豪竹哀丝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坠枝橘熟初堪剪,浮瓮醅喷鼻香恰受篘。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陆游67岁那年隐居于故乡,当时他虽然生活稳定、吃喝不愁,可是放翁并不感到心满意足。
每当他想到山河破碎、铁蹄践踏,那些宵小之徒把持朝纲、不思北伐,心中就感到无比愤恨。
可是自己人微言轻,无法旋转乾坤,他只好调度心绪,逐步等待来日涌现转机。

为了能够在有生之年欢迎这一日的到来,墨客积极磨炼身体,每天劳作养生,乃至还会操持家务、栽花弄草,只为保持身心康健。
这首《秋兴》抒写了作者隐居时的生活状况,也委婉地表达出放翁内心的忧虑。

诗的大意是:樵风溪上悠然地泛舟,濯锦江边闲适地畅游,我更怀念往昔的戎马生涯。
悲壮的丝弦声、豪情的祝酒歌,仿佛萦绕耳畔,又像是昨夜的一场美梦。
远处一直地传来凄清和繁密的捣衣声,我忽然惊觉,此刻又到了无比悲惨的深秋。

摇坠的橘枝上结满了果实,正是采摘的时节;瓮中新酿的美酒,喷鼻香气四溢,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滤酒的酒篘。
亲友们啊,不要总是认为我赋闲在家、无所事事,实在我每天晚上都在孤灯下抒写心中的忧闷。

陆游曾被后世称为“南渡诗家之冠”,他出生于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险些用其毕生经历追求中原的规复。
他生平赋诗万篇、泪洒神州,纵然在梦里都期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日。
陆游的七律作品充满真情,更是洗去铅痕、极具健朗风格。

开篇起兴,回顾往事,樵风是指顺风的意思,濯锦江即指位于成都的锦江,可见放翁是在追忆自己当年在巴蜀生活的一段经历。
由于墨客创作这首诗时已经隐居故宅,以是“濯锦江边忆旧游”是倒装句,而不是说他在锦江边回顾过往。

可是往事如风,又似一场幻梦,无法重现,于是接下来作者便将思绪收回,开始描述面前景象。
放翁一边感慨“豪竹哀丝真昨梦”,一边又由砧杵之声,惊叹深秋时节不知不觉间就降临身边。

作者在此化用了中唐墨客刘禹锡“爽砧应秋律、繁杵含凄风”的诗句,炼字讲究,看重刻画听觉体验,彰显出作者负责卖力的创作态度,也渲染出一派浓郁和悲惨的氛围。

“坠枝橘熟初堪剪,浮瓮醅喷鼻香恰受篘”,这两句从视觉和嗅觉出发,刻画秋收的喜悦之情。
果实累累,橘枝不堪重负,风雨飘摇;自酿的美酒恰好也是喷鼻香气四溢,让墨客顿时感到垂涎欲滴。
瓮是盛酒的陶器,篘(chōu)是滤酒的竹具。

通过前文的描述,给人一种悠然闲适的觉得,结尾忽然一转,卒章显志,“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放翁恐怕大家误会自己如此清闲,于是赶紧补充解释,我逐日都是手不释卷、笔不辍耕,一盏孤灯可以为我做证。

放翁不说自己创作的内容,而是用“清愁”二字,即悲惨的愁情,与中间两联的欢愉、闲适气氛形成比拟,同时又呼应首联中的“忆旧游”,显得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可谓诗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