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乌桕红叶美诗七首:乌桕叶红秋意深,乌桕红明映落霞
实际比枫叶更有一种质感之红的,是晚秋早冬的乌桕叶子。由于乌桕树的叶子比枫树厚,且具有光泽。那菱形心形的叶子,更有一种温婉的美。
乌桕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遍布黄河流域以南,以长江流域的旷野山林最为常见。
为什么说,乌桕树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呢,由于至少,在魏晋期间,乌桕树巨大的功用,便是提取叶子的枝叶,作为纺织品玄色颜色的染料。而我们知道,中国自古是纺织大国,用天然草本作染料可以追溯上古。实际乌桕作为玄色染料的质料来源,可能远远早于魏晋。
而乌桕树的名字来源,是乌臼,便是玄色的可以捣练织染的工具。
在民间,桑麻蚕丝布匹,染成玄色或者深色,耐脏,便于日常利用打理,这是常态,而乌桕也便是人们最为经济和方便的选择。
但乌桕的叶子,春秋两季却是红的,春天是清新的嫩红,而秋日是明艳的朱红。乌桕树木高大,可以高达15米,而树叶树冠幽美动人,在南方,每每成为坐标树,家园树,由于秋日,它是那么的能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魏晋 · 无名氏《西洲曲》
这是一首魏晋时期的江南民歌,收纳进《乐府》。
丈夫夏天去西洲网络梅子,网络梅子寄往北方,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而我已经等到了早秋,我穿着俏丽的杏赤色的衣裳,青春恰好,双鬓青青,等他归来。
西洲在什么地方?在迢遥的水乡,那里只有划船过去,那里有桥,有通往北方的商路。
而我在家乡的水塘边的家园,日日等待,看到薄暮,倦鸟双双归来,和煦的风,吹动着屋前巨大的乌桕树,这是我们的家园,可是我爱的他,还没有归来呀。
那么这里成长矗立的乌桕树,无论是野生还是人工栽种,在魏晋时期,已经是家园最好的陪伴树。女子在这样的庭院,生活,随手就可以得到日常生活所必须的一些原材料。
乌桕肯定是个中一种,她一定知道,乌桕的功用。
顺手攀乌桕,染做布衣裳。而栖息在乌桕树上一种分外的以乌桕果实为食的鸟,也唤作乌臼。这种鸟成双成对,护家敏醒,乌桕树和乌桕鸟,也就被称为家园之树,家园之鸟,象征爱情。
隋唐的诗歌也有乌桕树,每每和乌臼鸟并写,可以知道,在江南,乌桕树广泛存在。
“巾子峰头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
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北宋 · 林逋《水亭秋日偶书》
林逋是北宋隐士,40岁之后隐居西湖。
他清贫旷达,在隐居时候,游历浙江山水,到过浙江庆元的巾子峰。巾子峰自古以林木多,有层次而有名,针叶林落叶林绵延山峦,形成秋色分外的斑斓美。
林逋是在山中的水亭栏杆边,仰望山峦。
那么最显眼,不是青山,而是青山顶上,乌桕林在晚秋日然而明艳的红。
仰望,蓝天白云,乌桕树像彤霞一样渲染山顶,但是最美的是,这样的景致倒映在脚下的池水当中,形成了镜面对照的美。
水中的乌桕树形成水中的流霞,波光潋滟。
我上文说过,乌桕叶子比枫树叶子有质感,乌桕树是一种燃烧火一样的明红,这种视觉之美,比枫叶的静美,更能唤起人们内心的明快。
以是他是高看低看,流连来回,切实其实沉醉。
“三年逐客弄湘流,华气遮栏两鬓秋。
祇有荒寒江上树,尚成诗句聚眉头。”宋 · 曾纡《乌臼树 》
乌桕树喜水,常常野生在江边流水旁,且乌桕耐贫瘠。也便是在荒滩沙石之间,你可能看不到其它树,而独占乌桕能够扎根成长。
那种独立寒江,秋来红树的艳丽美,孤独美,常常惊艳人们的视觉,给人冲击感。
比如宋朝曾纡曾经贬谪到湖南永州,打动他的,便是这寒江秋树的乌桕。
三年我像屈原一样流放在湘水之边,青春不再,两鬓秋霜。
这里什么都不能吸引我,只有这江头矗立的乌桕树,一树明红,寒江独立,让我有了唯一的诗怀诗兴。那乌桕红,照亮了我紧锁的眉头。
正是这样在寂寞中看到的乌桕,动了他的出生苍凉感,以是他以江头乌桕自比,另有好句“江边石上乌臼树,一夜水长到梢头。”那长在石头缝隙中的乌桕,昼夜听着流水,那忧心和相思如水,染红梢头。
“青莲花白仙踪远,乌桕叶红秋意深。
何用金槃擘麟脯,山肴浊酒可同斟。”南宋 · 戴复古《 陈孟参陈明子同游麻姑山》
麻姑山在江西,自古是玄门名山,山势奇丽连绵,万木葱笼 。
戴复古晚秋和朋友一起游历麻姑山,映入他视野的是,无数乌桕红叶,秋山残酷。
他在这里,倒没有生出神仙之想,由于这里的乌桕如此红而接着地气,这不是瑶池,这是人间最美的秋色,更胜瑶池。
以是他说,用不着那些道家的金浆玉液,用不着富朱紫家的山珍海味,我在这里,看着这壮丽秋山,满山红叶,只须要和普通山里人家一样,普通菜肴,一杯浊酒,便是最好的对这山色乌桕的致敬。
这是一种感想熏染山水的朴素情怀。由于乌桕是民间的,山水也是民间的,和麻姑神仙有什么干系?
“女萝绿遍牵茅屋,乌桕红明映落霞。
欲酌一尊浇磊块,几时邀子过田家。”元末明初 · 倪瓒《寄养正 》选录
倪瓒是元末明初的大画家,那么他对付自然景物,别有深入和审美。
晚年的倪瓒,更钟情自然山水那种天真和活气,略去浮华,只要本真。
那么他喜好什么样的景致呢,都在这首诗里。
我喜好秋日的藤蔓,覆盖了茅屋,我喜好乌桕明艳的红叶映着晚霞。
什么时候,我邀约朋友你,一起回到家乡,去看那乌桕在晚秋里洒脱明艳的红。
“红明”,是倪瓒对乌桕红叶的精准描述。
那也代表他晚年,那颗向晚而在的心吧,比枫叶更壮丽。
“篱笾竹下斗繁华,乌桕丹枫本一家。
小雨疏帘千种色,始知秋叶胜秋花。”清 · 张英《雁来红二首其一》
因枫树,人们知道得较早,以是提及秋日,人们每每记得杜牧的枫叶名句,霜叶红于仲春花。
但是到了宋朝往后,乌桕在江南处处有之,其红其艳不输枫树,以是每每乌桕和枫树同时栽种。
那么枫树的红每每是沉静的深红,有些枫树或黄或紫,而乌桕的红,则是明红,火红。
在秋霜点染下,乌桕枫树的红残酷在一起,形成各种红的殽杂,深深浅浅,更有视觉的残酷。
张英写,我打开窗户,看到雨中的枫树和乌桕,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赤色,才真实领略了秋叶之美,赛过了春天的花,那种真实残酷。
“秋林城郭画图中,乌桕千株照眼红。
石坝远回三叠浪,蒲帆横截一江风。”清 · 蒋士铨 《过丰城(丙寅) 》选录
乌桕在宋朝之后,就被广泛利用,乌桕叶子可以捣枝织染,种子可以制蜡,制墨,制作油漆,木材可以做车辆家具,而清朝也是人口增殖的阶段,以是江南的很多山林,都栽种乌桕,蔚为壮不雅观。很多人的家园真实感触中,是少不了乌桕之红美的,伴生着他们的家乡影象。
蒋士铨在经由江西丰城时,看到了城市郊区,成片的乌桕林,那千棵乌桕树红成一片火海,如诗如画。在这样两岸乌桕的行船上,他感想熏染到的是秋日轻快明丽的心情,在江风波浪中,欣然还乡。
乌桕树现在广泛用于城市园林的不雅观赏和栽种,那明红树叶在蓝天底,将秋色渲染到热烈。
而乌桕树叶掉队,有像梅花一样的种子挂在枝头,装点清冬。怎么看,都美。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
早冬小春美诗六首:十月江南号小春,新阳已放一枝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