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至如归

前542年夏,鲁襄公去世。
当月,郑国执政大役夫产陪同郑简公前往晋国朝见盟主,晋平公因鲁国的事情而未及时接见郑简公一行。
子产见郑君受冷落,便让人毁掉所住宾馆的围墙,将车马安置进院内。
晋国大夫士文伯(士匄)前往责怪,说:"敝国因刑法不严,甚至海内盗贼充斥,为了方便诸侯前来朝见寡君,以是让人修缮客人所居馆所,高开其门,厚筑其墙,以使来宾无忧。
现在师长西席毁坏围墙,就算您的随从能够加强防备鉴戒,其他来宾又该如何呢?晋国忝为盟主,因此只管即便修缮庭院、加固围墙,以待来宾。
如果您都给毁了,如何知足晋国接待来宾之需呢?我寡君特派我前来问个明白。
"

子产回答说:

"郑国小而偏远,地居大国之间,随时被大国责求贡赋,以是不敢安居,尽力网络贡品前来供献。
这次恰逢盟主事忙,未得接见,且未获指令,不知何时能够朝见。
因此,我们既不敢擅自将贡品送至晋国府库,又不敢让物品暴露于野外。
如果擅自送入府库,就成了贵国的物资,但却没有经由必要的程序,以是不敢送入。
暴露在外,又恐景象潮热货色损毁,以加重郑国的过失落。
我听说晋文公为盟主时,晋国宫廷敝陋,也没有什么亭台楼阁,但是接待诸侯所用的馆舍却宽敞派头,有如晋君的宫室。
客馆之内建有库房,道路及时得到修整,工匠时时粉刷墙壁。
每当有来宾光临,就在庭院中设置火堆,安排职员加强巡逻。
来宾的车马有地方安置,随从的事情有人替代,车辆会用帷布遮盖,奴隶各执其事。
诸侯的官员们依次陈设展示所带来的物品,来的人都得到及时接见,没有来宾被无端滞留,也没有该办的事情积压未办,效率极高。
诸侯各国同忧共乐,一旦有事盟主则出面安抚,诸侯有不知处理的,盟主卖力辅导,诸侯有困难,盟主卖力救助。
凡来晋国朝见的,都有宾至如归的觉得,哪里还会担心发生什么灾患呢?既不害怕会有盗贼,也不担心景象干湿。
到了本日,晋国建起了绵延数里的铜鞮离宫,而前来朝见的诸侯却住进了仆众的屋子,大门进不了车子,车子总不能越墙进来吧?现在晋国盗贼横行,天灾疫病无时。
前来朝见的来宾不知何时得到接见,连个准确的指令也没有。
如果不把墙拆了让车子进来,没有地方可以贮藏货品,又会加重郑国的过失落。
我想就此请教:贵国给郑国的指令到底是什么?虽然鲁国有丧君之事,郑国难道就安然无事。
如果得以完成进贡,我会将围墙修睦再离开,晋君接管我国朝见,这是晋君的恩情,修墙一事又岂敢有劳贵国!
"

士匄将子产所言带回答命。
晋国正卿赵武说:"子产所言是实。
这是晋国无德,以仆隶的屋子来让接待诸侯,这是我的过失落。
"于是再派士匄前去报歉赔礼。
晋平公随后接见郑简公,并且特意提升礼遇规格,好好招待了一番,再以厚礼相赠,然后才送他们返国。
郑简公一行离开之后,晋国大兴土木,新修诸侯专用馆所,以备来者之用。

宾至如归  左传拾趣

晋大夫叔向说:"辞令就象这样不可废弃啊!
子产长于辞令,诸侯都因此受益。
《诗经》上说'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绎矣,民之莫矣',意思恰当的言辞能够使民众和谐安定,子产一定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

何谓威仪

前542年,卫襄公访问楚国。
此时距弭兵盟会不过四年,晋、楚同为诸侯盟主,各诸侯国需同时朝见晋、楚两国,卫襄公此行当是履行朝见盟主的责任。

随同卫侯出访的是卫国的卿大夫北宫文子(别号北宫佗),他在与楚国令尹公子围见过面之后,回去对卫侯说:"我看令尹举止之间以楚君自居,恐怕是心怀异志。
不过就算他能够得志,也难以善终。
《诗经》上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想要善终是很困难的,令尹恐将不免于祸。
"卫侯说:"你怎么知道呢?"北宫文子回答说:"《诗经》上说:'敬慎威仪,惟民之则。
'令尹没有威仪,百姓则无所效法。
一个百姓不能效法之人而居于百姓之上,是不能得到善终的。
"卫侯说:"好得好啊!
那么,什么是威仪呢?"北宫文答道:

"具有威严而使人害怕叫做威,具有仪表而使人效仿叫做仪。
国君有国君的威仪,他的臣子敬畏而且爱戴他,以他为准则而且效仿他,以是他能够保有他的国家,好的名声世代相传。
臣子有臣子的威仪,他的下属敬畏且爱戴他,以是他能够保住官职,保护家族,使家族和蔼。
顺次以下,大家都是如此,以是上高下下都能够相互坚持巩固。
《卫诗》有云'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意思便是君臣、高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各有威仪。
《周诗》说'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意思是指朋友之道应相互以威仪教导。
《周书》列举文王的德行,说'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便是说各国对文王要么敬畏、要么爱戴。
古诗说'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意思便是以上天为准则而效仿之。
当年商纣王囚禁文王长达七年之久,其他诸侯都随着文王一起去下狱,纣王畏于文王之德而将其放归,可见文王广受爱戴的程度。
文王两次讨伐崇国,当第二次兵临城下,崇国就主动臣服了,然后蛮夷各族相继望风归服,可见文王受人敬畏的程度。
文王的功德业绩,全天下都传诵歌舞,都以之为准则。
以是文王的业绩至今为人所效仿,这便是有威仪。
以是说,君子在其位则使人敬畏,施恩则让人爱戴,进退有度,应对可为准则,边幅举止值得不雅观赏,行事可为准则,德行可供效法,音声气度使人高兴。
君子的行为动作有模有样,说话有理有节,以此面对下属,这就称之为有威仪。
"

上一篇:郑国子产执政 | 左传拾趣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好本文/作者,文末讴歌一下表达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