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代的陈知玄 5岁所作《五岁咏花》

《五岁咏花》

唐.知玄

花开满树红, 花落万枝空。

五岁咏花七岁咏鹅15首天才少年写的古诗句句惊艳流传千古

唯馀一朵在,嫡定随风。

据传,陈知玄五岁时,当时祖父哀求陈知玄写首咏花诗,陈知玄一边沉吟一边踱步,没走几步,就作好了。
这首诗以朴实自然的措辞描写了花与树的自然变革过程,显得清新可爱,反响出墨客细致的不雅观察力和敏捷的才思。

二.唐代的骆宾王7岁所作《咏鹅》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是我们从小就背的一首诗,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
写出鹅的声响美、线条美、色彩美。
动静结合,捉住鹅的紧张特点描写,写的生动活泼,自然真切。

三.唐代一位姓缪的孩子7岁所作《赋月牙》

《赋月牙》

唐·缪氏子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唐代开元年间,一个姓缪的神童,7岁时就以神童召试,作了《赋月牙》这首诗,得到唐玄宗的讴歌。
这首诗的小作者借咏月牙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
诗的其余一种意思是说,别看我这个时候年纪小,终年夜了可要做光照天下的大奇迹。

四.相传是唐代的林杰5岁所作《乞巧》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是唐代墨客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相传这首诗是唐代林杰五岁时所作。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仰头不雅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残酷的天河,不雅观看那天河两旁刺目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五.据传是唐代薛涛8岁续父之诗《续父井梧吟》

《续父井梧吟》

唐.薛涛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薛涛,唐朝著名女墨客,这首诗写于薛涛八岁那年,是其续父之诗。

有些人认为薛涛这句诗是诗谶,预示她命运的归属,枝叶无属,迎来送往,对付女子来说,实属不祥,故薛父听事愀然久之,是对女儿命运的担心。
后因父亲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过早过世,家道中落。
为了坚持生存,后来沦为歌妓。

六.相传是唐代鱼玄机13岁所作《赋得江边柳》,听说是温庭筠试才命题,鱼玄机当场吟成。

赋得江边柳

唐.鱼玄机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这首诗是唐代女墨客鱼玄机所作,听说是温庭筠试才命题,鱼玄机当场吟成。
全诗通篇不着一个“柳”字,但句句写柳,又暗喻自己的出生处境,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怀的上乘之作。

七.宋末元初墨客陈普5岁在田间见白鹭群飞而过,作《咏白鹭》。

《咏白鹭》宋末元初.陈普

我在这边坐,尔在那边歇。

上苍无片云,飞下数点雪。

听说,陈普少年家贫,勤奋好学,聪明过人;五岁在田间见白鹭群飞而过,作《咏白鹭》,诗句简洁如画,形象生动。

八.宋朝寇准7岁时三步吟成《咏西岳》

《咏西岳》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昂首红日近,回顾白云低。

 据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来宾,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西岳为题,作《咏西岳》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虑,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昂首红日近,回顾白云低。

此诗表面上是写西岳的雄伟高大,而实际上是抒产生发火者的远大志向和情怀。

九.宋朝黄庭坚7岁所作《牧童诗》

《牧童诗》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落,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诗》为宋代墨客黄庭坚七岁时所作,当时黄庭坚父亲黄庶约请了几位诗友在家饮酒吟诗,个中一位以“久闻令郎少年聪慧”为由,让黄庭坚吟诗一首。

7岁的黄庭坚想起了吹笛子的小牧童,便以牧童为题,写下了这首诗。

十.据传是明朝于谦12岁所作《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点火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明净在人间。

于谦,是明朝第一名臣,民族英雄,相传他12岁时在石灰窑前不雅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玄色的山石,经由熊熊的烈火点火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受此感触写下这首《石灰吟》。
这首诗不但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异日后的人生追求。

十一.唐代王维17岁所作《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域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17岁所作思乡诗,墨客平淡地阐述自己身在异域的流落之感,包含着墨客朴实的思乡之情。

个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十二.唐代白居易16岁准备应试的试帖诗习作《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墨客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述,抒发送别朋侪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此诗是作者应考的习作。
白居易未成名的时候去长安拜访当时的大绅士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时,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当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讴歌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后来,顾况常常向别人谈起白居易的诗才,盛加夸赞,白居易的诗名就传开了。

十三.唐朝王勃 17岁所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17岁时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送别诗。

“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
”这句最为人称道,常被人引用。
这首诗是离去诗中的经典,豪迈大气,不同于其他离去诗的忧闷感伤。

十四.相传是宋朝的李清照16岁所作《点绛唇·蹴罢秋千》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顾,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16岁所写的一首词,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烂漫、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
是李清照早期代表作。

十五.清朝的纳兰性德 17岁所作《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清.纳兰性德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

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

纳兰性德,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17岁所写《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此词借花写人,既是惜花之凋落,也是伤人之辞世,感叹光阴易逝,人生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