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墨客柳宗元参与永贞改造运动失落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强大的孤独虚拟出了另一个世外桃源。
岑参两度弃文竞武,到边陲建功立业长达六年之久,曾经雪夜送武判官归京,写下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千古名句。墨客笔下的西北边陲是如此寒冷,而心情又有如春花般残酷。
本日我们要来欣赏的是其余一首雪诗,那便是宋末元初墨客黄庚的七律《雪》。这首诗很有特色,写雪持续用了五个比喻,卒章显志,表达了墨客淡泊出世的情怀。
《雪》黄庚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落清晨压梅花
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冰泉煮石茶
首联出句是写实,指雪花一片一片地飘落,有时很整洁,有时又很缭乱。它们随着风势,一朵接着一朵在空中翻飞,变革无穷,摩肩相继又前赴后继。
对句虽然是写雪花飘落到头上,觉得鬓发斑白,实际上是用雪花比喻白发,像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达的是一种光阴易逝的紧迫感。
颔联又连用两个比喻,第一个是把雪花比喻成月光。像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漫漫永夜并不是漆黑一片,雪花铺盖在地上,就像天上洒下的月光那样通亮。
第二个便是把雪花比喻成白玉。只有彼苍是公道无私的,它不会左袒任何人,把这些白玉般的雪花播撒到每一个角落。墨客元稹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他也是这样用玉来写冰雪的。
颈联接着又用了两个比喻,分别把雪花比喻成柳絮和梅花。到这里已经是第五个比喻了。春天还没有到来,河岸的柳树还是披雪凝霜,远了望去彷佛飘飞的柳絮。
村落落的房屋顶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积雪,一眼望去就像压着一层白色的梅花。这种把雪花和白梅进行比拟的用法,很随意马虎让人想起吕本中的诗句,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卒章显其志,一样平常七律诗的末了一联都不会再去写景叙事,而是升华主题,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见地。《雪》的尾联便是这样,他鄙弃蒙古元人羔羊金帐的粗俗生活。
蒙古人虽然打败了宋朝,建立了元朝统治,但是大多数汉人视他们为异族,特殊是对游牧民族的牧羊和蒙古包帐篷生活看不顺眼,诗歌便是表达的这种抵触感情。
实际上黄庚不但不愿意进入元朝仕途,他还长期保持着宋人饮清泉喝喷鼻香茶等生活习气。墨客与元朝统治者保持着间隔,隐居山林,放浪形骸,表现出刚毅的民族气节。
当然墨客的这种思想是有其时代局限的。但是从墨客写雪的手腕来看,持续用了五个比喻,把雪比喻成白发,比喻成白玉、月光、柳絮和梅花,是很有特点的。
一首七律诗按规则只有八句五十六个字,它的容量极其有限。在《雪》这样短的篇幅里,黄庚能够接连利用多种比喻的写法,这在古人的七律诗中是很少有过的。
我们在阅读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时候,创造刘备三顾茅庐时碰着一场大雪。诗歌写道,当头片片梨花落,迎面纷纭柳絮狂,回顾停鞭遥望去,烂银堆满卧龙岗。这里也持续用了三个比喻,是不是受到黄庚诗歌的影响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