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东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妖冶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役早日胜利的愿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刚毅。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李白有相称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生理,《春思》是个中著名的一篇。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每每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开头两句是说,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经叶翠枝绿。
开头两句,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样平常就面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迢遥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新奇。“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面前的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在逻辑上说,彷佛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愿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和丈夫的恩爱相处,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一定会产生思归的动机。见春草而思归,墨客奥妙的把握了思妇繁芜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和疑惑和面前的真景结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以是不仅起到了一样平常兴句所能起的陪衬情绪的浸染,而且还把思妇对付丈夫的朴拙的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领神会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这是一样平常兴句不随意马虎做到的。两外这两句还利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和断肠干系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和蕴藉美。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三、四句是说,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三、四两句直接承接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丈夫及春怀归,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该当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彷佛违背了一样平常人的生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创造,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用之词之间的奇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的所在。
“东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末两句是说,东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
诗中的末了两句,墨客捕捉了思妇在东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生理活动,表现了她对行役屯戍未归的丈夫的殷殷思念之情。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东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东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东风,是为了表达孤眠独宿的少妇对丈夫的思情。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色。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丢脸出,所谓无理而妙,便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的表现了各种繁芜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