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诗是一种艺术形式。
在中国画的空缺处,每每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
诗的内容或抒产生发火者的感情,或评论辩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
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

·壹·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题画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

1.色:颜色,也有景致之意。
2.春去:春天过去。
3.惊:吃惊,害怕。
这里紧张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通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亲子共赏】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争议良久。
王维只是个中之一。
不管是不是王维,我们喜好的是这首诗。

·贰·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
2吾家:我家。
3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4头 :边上。
5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 墨迹点化成的。
6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7清气:所谓的清气,于梅花来说自然是暗香之气,但此处也暗喻人之清高自爱的精神,所谓清气便是雅意,便是正见,便是和合之气。
8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指人间天地间

【译文】

洗砚池边成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彷佛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
它并不须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喷鼻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亲子共赏】

此诗赞颂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暗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叁·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全身洁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注释】

1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
2将:助词,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
3平生:平素,平常。
4轻:随便,轻易。
5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揭橥见地。
6一:一旦。
7千门万户:指浩瀚的人家。

【译文】

头上的赤色冠子不用特殊剪裁,雄鸡身披洁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
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亲子共赏】

这首《咏鸡诗》写作韶光已难以考证,是一首题画诗,寥寥数语,把大公鸡形象描述得活灵巧现,成了一首经典名作。

这首题画诗,不仅仅是在写公鸡,而是借公鸡比喻人的品质,将公鸡这种家禽的气质和报晓特点结合起来,树立了雄鸡高大威武的形象,渲染出它的美德和威信。
托物言志,暗示了自己的空想和抱负。
措辞大略,明白如话,当选入小学教材。

·肆·

题画

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注释】

1、晚晴:傍晚雨后初晴。

2、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译文】村落庄傍晚雨后初晴的天空格外明朗,桃花映照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
放牛的牧童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只瞥见远处牛背上有一只鸥鸟,正睡得喷鼻香甜。

【亲子共赏】

这首题画诗描写的是村落庄傍晚,雨后初晴时的景致。
村落傍晚天还很晴,桃花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
牧童到了什么地方去?牛背上一只鸥睡着了。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晚霞笼罩着宁静的村落落,河边桃花灼灼,就像那绯红的轻云飘在上空,连那水里的倒影也是绯红一片!
对岸萋萋芳草地,那放牛的牧童也不知到哪探求小伙伴了,牛背上还栖息着一只鸟,生活是多么宁静、舒适,风光宜人!

·伍·

画鸭

元·揭傒斯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注释】

1细:这里指刚出土的小草细嫩、眇小。
2春雏(chú):这里指春天刚孵出不久的小鸭。
雏:鸡、鸭及禽类的幼子。
3茸茸 (róng róng):优柔纤细的绒毛。
这里指小鸭子还没长出翎毛前的眇小茸毛。
4应:该当,应该。
这里含有推测、猜想的意思。
5解:懂得。
6自呼名:呼唤自己的名字。

【译文】

春草虽然细嫩,却还正在成长, 春天刚孵出的小鸭,喂养得逐渐发展起来。
全身周详的绒毛已经能辨别出不同的颜色,它们一直地“鸭鸭”叫着,大概是懂得呼唤自己的名字了。

【亲子共赏】

这是一首题画诗。
画面上画着小鸭、嫩草等等景物。
画只管画得维妙维肖,但它是静的,无声。
把静的画面用诗的形式写出它的动来,把无声之物授予它以应有的声音,这就要看题画者的艺术才能了。

这首诗写得富有儿童情趣。

·陆·

兰竹

明·李日华

江南四月雨晴时,兰吐清香竹弄姿。

蝴蝶不来黄鸟睡,小窗风卷落花丝。

【注释】

①清香,清淡的喷鼻香气。

【译文】

江南春末夏初的四月里,雨过天晴,兰花吐放清香,竹子展露风采。
蝴蝶还没有飞来,黄鸟也安静地睡着了。
小窗外微风卷动着散落下来的纤细的花瓣。

【亲子共赏】

这首诗表现出一种安详宁静、温馨惬意的生活气息。
统统景物描写都是环绕兰、竹展开的,使兰、竹的形象十分光鲜。
“雨晴”而兰吐喷鼻香,“风卷”而竹愈动。
蝴蝶不来,应“雨”后之兰:黄鸟入睡,应“四月”之竹。
全诗两句写静,两句写动;以静写动,充满活气。

·柒·

题画

宋·李唐

云里烟村落雨里滩,看之随意马虎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注释】

1村落:指烟雾环抱的村落。
②之:指代画。
③时人:当时的人;同时期的人。
4胭脂:一种赤色的颜料。
胭,泛指赤色。

【译文】

  云烟袅绕的村落落和雨水滂沱的河滩,山村落时隐时现,滩水湍急,欣赏着画中美景很随意马虎,谁知道画好它有多少困难。
早知道时人看不上这样的美景,就该当多买胭脂来画艳丽的牡丹。

  【亲子共赏】

  作者通过对一副烟雨滩图的评论和感慨中,表达自己清高的品性,不愿意做迎合别人的事情。
  

·捌·

题画

【明】沈周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注释】

杖藜:藜杖;拐杖。

【译文】

拄动手杖清闲溜达在青山绿水之间,还未落山的太阳斜斜的挂在小桥的西边。

轻声低语却欠妥心惊飞了溪鸟,它们啼叫着飞入那乱云的深处。

【亲子共赏】

这首题画诗描写溪边晚景。
28个字既写出了静态的溪水、小桥、山峰、夕阳以及拄动手杖的老翁,又写出了溪鸟惊飞的动作和老翁低吟、溪鸟啼呜的声音,把静止无声的画写活了。

·玖·

白头翁画

明·李东阳

莫道东风好,东风易白头。

君看花里鸟,亦有世间愁。

【注释】

白头翁,鸟名,又称白头鹎。
头顶玄色,眉及枕羽白色。
老鸟枕羽更为洁白,故有“白头翁”之称。
群栖于原野,捕食虫类,鸣声喧噪。

【译文】

莫说东风美,东风能使人白头。
你看花中的鸟儿,也有世间的忧闷。

【亲子共赏】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惜春、伤春的心情。
同时告诫我们:应珍惜年华,有所作为。
东风吹来,给人间带来了美好的春光,但是春光易逝,容颜易老。
鸟尚且有愁意,何况人呢?

·拾·

题寒江钓雪图

近当代·释敬安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注释】

嚼:咀嚼

【译文】

渔翁在板桥以东垂钓,纷飞的大雪堆积在蓑衣上,觉得格外寒冷。
江面水已结冰不再流动,水面下的鱼儿藏在梅花的倒影中,彷佛在嚼着梅花玩儿。

【亲子共赏】

《题寒江钓雪图》是近代爱国诗僧释敬安的一首五绝,题写在《寒江钓雪图》上。
全诗皆活,于寒冷中透出生机、冷峻中透出禅味,神韵顿出,妙趣横生。

·拾壹·

画虎

明·汪广洋

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注释】

1尊:崇高的尊者。
2罔:无;没有。
3惟:只。
4顾:看。

【译文】

老虎是百兽之王,至高无上的尊者,没有其他动物敢惹它生气。
只有父子之间的感情,让它留恋不舍,一步一转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老虎的古诗。
墨客借对老虎的描写来赞颂父子亲情的伟大。

相传,历史上解缙曾引用这首诗唤起了明成祖对太子的父子之情。
在这首诗里,虽为百兽之王,老虎却仍对自己的幼崽关爱有加,生动描述了自然界中,无论人还是动物,都有着动听至深的父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