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群文阅读 微信公众号)

《论语》虽是普通高中语文必读书目,却早在小学一年级就进入学生视野,并贯穿根本教诲全过程。
因此,在小学阶段用好《论语》、讲好《论语》,不仅让学生传承了中华精良传统文化,更能勾引学生早日树立“好学”之志,种下“终生学习”的种子。

高等西席、重庆市语文骨干西席,大足区双路小学赵红光老师便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传授教化内容为引,以“孔子谈’好学‘”的群文阅读课例为实践,进行了有效探索。

统编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人文主题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单元中三篇课文都和读书有关,个中,《古人谈读书》节选了孔子关于读书的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从“敏而好学”聚焦到本议题“孔子谈好学”,群文阅读议题指向明确。

传授教化设计  小学生的论语课孔子谈好学

从《论语》里记载孔子16次谈到“好学”的章句中节选重点内容,以群文阅读的视角和思维办法,思考《论语》节选的10个章句中,“孔子谈的“好学”是什么(仅仅是指好读书、有学问吗)?”“孔子心目中好学者为什么只有三个?”“怎么才能成为好学者?”三个问题。

通过学习材料的构造化传授教化,共同解密圣贤言行背后好学的密码,体会“好学”内涵,感想熏染孔颜之乐,以及成为好学者的路径,感悟“好学”对付新时期小学天生长的代价和意义,建构从小立放学做圣贤的志向,达成以君子人格为学习目标,像古圣先贤一样终生学习,时候学习,乐在个中的共识。

本课在充分考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解和接管能力为条件,以《论语》前七篇的节选章句进行组文,并按选文来源篇章的先后排序: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此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去世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6.11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个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子奚不曰,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5.15、5.28、6.3这三句记录的是被孔子称为“好学的人”,即孔文子、颜回及孔子本人。
这就引发了问题:孔门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为什么只夸奖颜回好学,并把他与孔子本人和卫国大夫并列?由此,增加《论语》中直接描述孔颜之乐的章句,即6.11、7.16、7.19。
这六个章句构成本课学习的核心文本,别的章句则为拓展资料。

1. 借助资料,初步理解孔子的伟大造诣和《论语》的语录体特点;

2. 借助注释,读懂节选章句大致内容,通过比较和整合信息,梳理“好学者”的特点;

3. 通过评价、反思和联系生活实际,体悟孔颜之乐。

1. 利用比较、整合等思维办法梳理“好学者”的特点。

2. 通过评价、反思和联系生活实际,体悟孔颜之乐,从小立放学做圣贤的志向,达成以君子人格为学习目标,像古圣先贤一样终生学习,时候学习,乐在个中的共识。

达成以君子人格为学习目标,像古圣先贤一样终生学习、时候学习、乐在个中的共识。

壹 质疑与激趣:初识孔子,理解《论语》

1. 回顾旧知,质疑

师:同学们还记得第八单元导读页和第一篇课文吗?

生1:书山有路勤为径。

生2:第一篇课文是《古人谈读书》,写了古代大教诲家孔子、宋朝理学家朱熹、清朝名臣曾国藩关于读书的名言,见告我们要好学好问,读书要“三到”,要“有志、有识、有恒”。

师:对,课文里有古代大教诲家孔子的三句名言,大家齐诵一遍: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师:孔子说的这三句话都和读书有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教导我们要好学。
你们知道孔子夸奖的这个“好学者”是谁吗?读一读原文,你们就知道了。
(生齐读节选章句5.15后,齐答)

师:对,他叫孔文子,是卫国的大夫。
“文子”,是这个人去世后,卫国国君封他的谥号,他本名叫孔圉。
那你们还想理解什么呢?

生1:孔子还说了谁好学?

生2:好学便是好读书、有学问吗?

……

师:要想办理这些问题,首先须要我们对孔子和《论语》这本文籍进行大概的理解。

2. 初识孔子

师出示百度百科里关于孔子的先容笔墨,请学生读后谈谈自己对孔子的印象,后小结: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诲家,受到中国人的高度尊敬。
这位贤人级的老师,不仅仅是门下三千弟子的老师,更是历代中国人的精神之师,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在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有三座雕像,个中一位便是孔子,可见孔子对天下的影响。
能被这么有学问的孔子夸奖为“好学”,那可不是一样平常的人哪。

3. 理解《论语》

师:同学们,从课件上能猜出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出自哪本文籍吗?(生齐答:《论语》)那你们对《论语》又知道多少呢?(生发言)

师小结:《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及再传学生记录整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并传颂至今。
《论语》里反复涌现的“子曰”,便是“孔子说”。
《论语》共二十篇,大约1.5万字。
宋朝宰相赵普评价“半部《论语》治天下”,哪怕《论语》只学了一半,但学通透了,能学甚至用了,管理天下的聪慧和水平就够了。
这真是一部了不起的奇书。

《论语》第一篇便是《学而》,开篇“子曰”的第一个字便是“学”。
(生朗读节选章句1.1)

师:《论语》全书有64个“学”字,“好学”二字涌现了16次,可见孔子很重视“学”,看重“好学”的品质。
可是在《论语》这部文籍里,孔子只说三个人好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只说有一个人好学。
为什么呢?

板书课题:孔子谈好学

师:这节群文阅读课,我们就要弄清楚孔子认可的这三个好学者,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回答开课初同学提出的疑问——“好学”和读书的关系。
如果孔子穿越到当代,要想捧回孔子手中“好学”这块奖牌,我们要怎么做。

通过质疑,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论语》原文节选章句的兴趣。
理解孔子的伟大造诣和《论语》文籍的大致情形,为下面的文本学习做铺垫。
以搞清楚三个好学者的特点、弄明白“好学”与读书的关系、如何得到孔子的“好学”奖牌这三个问题,营造利用群文阅读思维办法学习的情境和蔼氛。

贰 辨识与提取:找到“好学”之个性

1. 谁好学

师:《论语》里,孔子认可的三个好学者是谁?

(1)生自由朗读章句5.15、5.28、6.3,齐读,全班互换三句的大意;(2)独自完成表格《好学之“个性”》的第一竖列,全班互换,老师相机板书

板书:孔文子 颜回 孔子

2. 好学的个性标志

(1)小组互助学习,借助资料中的其他章句提取关键信息,完成表格的第二竖列,并进行小组申报请示互换。
再有感情地朗读章句5.15、5.28、6.3。

(2)梳理信息,学生谈论互换,西席应时点拨,帮助学生搞清楚三个好学者各自的特点,弄明白孔子谈的“好学”不但是好读书、有学问,更强调“德行好”。

师小结:孔文子是卫国的大夫,位高权重,而且聪敏,可他依然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地位或学识低下的人请教为耻;颜回家境贫寒,可改变不了他好学的快乐,不迁怒、不贰过,解释他长于反思,很自律;孔子自己好学到了忘却用饭、忘却忧闷,乃至忘却自己的年事,他的好学不是为追求富贵,而是乐在个中。

以是,孔子认可的“好学”不仅是追求学问的精进,更看重品质、精神和德行,是学问和德行的统一,也便是具有君子人格的人。
只有不断修炼自己、具有崇高品质的君子,才有可能被孔子称为“好学”。

板书:好学者 君子人格

师:可是,孔子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具有忠实和诚信这两种美德的人,都还不能称为“好学”,这又是为什么呢?

节选章句5.15、5.28、6.3是孔子描述好学者的三个章句,进行群文阅读,利用辨识和提取信息的思维办法,勾引学生在朗读、思考、互换中“得言、得意、得法”,搞清楚“好学”的内涵。
在此根本上引发新的问题,为下文学习做铺垫,让学生始终处在阅读、思考、再阅读的情境中。

叁 比较与整合:探求好学之“共性”

师:《论语》写孔文子的章句不多,要弄清“好学”背后的秘密,我们重点研究颜回和孔子的“好学”。

1. 体会“孔颜之乐”

(1)生自由朗读章句6.3、6.11、7.16、7.19,比较与整合颜回和孔子的共同特点,找出关键词,完成表格2第三竖列的填写,小组申报请示;(2)如果给这个表格写标题,你会写什么?

学生充分谈论,老师相机出示标题“孔颜之乐”。

师:看来,“乐”与“不乐”是稽核“好学”的主要指标之一(板书:乐)
“孔颜之乐”是什么,这是两千多年来专家学者一贯磋商的话题。
本日,就利用你们的聪慧去探究背后的密码吧。

学生互换生活中自己废寝忘食的经历,谈论与“孔颜之乐”的相同与不同处,体会孔子和颜回在读书和修身中的纯粹的快乐。
再有感情地诵读章句6.3、6.11、7.16、7.19,读出“孔颜之乐”的感想熏染。

2. 体悟孔子终生“好学”

(1)学生自由朗读章句2.4。
小组内充分谈论,全班互换,体悟孔子有了十五岁的立志“好学”并终生“好学”,才有了“而立、不惑、知定命、耳顺、顺心所欲不逾矩”的好结果。
西席相机板书。

板书:立志 终生学习

(2)生分组读章句2.4、7.16、7.19,把孔子立志好学、终生追求大道、乐在个中的精神和体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 体悟颜回时候“自律”

(1)默读章句6,思考:颜回的修身在韶光上有什么秘密?同桌谈论,全班互换。

西席小结:颜回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解释他无时无刻不在修炼自己,诚如《论语》中孔子讲的另一句话“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一个时时刻刻都在“好学”的君子,连吃一顿饭的功夫都没有违背仁德,时时自律。
西席相机板书(板书:时候学习)这是一种分开了低级意见意义的、多么高等、多么深刻的学习和快乐呀!

(2)生有感情地朗读章句6.3、6.11,把颜回修炼自身、时候学习、乐在个中的精神用朗读表示出来。

师:看来,通过对学习材料的阅读、思考、再阅读、再考,从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中,同学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孔子谈的“好学”,不只表示在对学问和德行上,还要以做君子为目标,终生学习,时候学习,时时自律。
这么强大的内功,难道是天生的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若何修炼成的呢?

利用比较和整合信息的群文阅读思维办法,勾引学生在朗读、思考、互换、再感情朗读的学习中,得言、得意、得法,弄明白了孔颜之乐背后的密码是立志好学、终生好学和时候自律。
乐在个中的密码解读出来了,又引发“是怎么修炼成功”的新问题,让学生始终处在阅读、思考、再阅读的情境中,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肆反思与运用:解码路径,穿越互换

师:如果孔子穿越到当下,我们该如何修炼才能得到孔子的认可,捧回孔子的“好学”奖牌呢?

1. 解码路径

(1)自由朗读节选章句1.1、1.14、6.20,看看有什么创造。
(生谈论互换,各抒己见)

读完之后,同学们都有哪些创造?

生1:君子不在意吃得好不好,住得舒不舒畅,君子追求多干事,少说话,多跟精良的人在一起,不断改进自己的缺陷,让自己越来越好。

生2:学习知识后要去实践,这样心里就会很愉悦;和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磋商、一起进步就会很快乐;纵然别人不理解你,乃至误会你,你也不会生气发怒,修炼到这种境界,就可以称为君子了。

生3:学到知识,懂得道理,不如喜好学习过程的人;喜好学习的人,不如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候感想熏染到快乐的人。

师:人的学习会经历三个层次(阶段),或者说经历三重境界: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
最高境界便是“乐之者”。
一个人追求学问和德行的修炼,若能以乐做君子为目标,终生践习、时候践习,那这个人的修炼就离君子、离孔子谈的“好学”不远啦。

完善板书:知之者 好之者 乐之者

西席小结:除了立志好学,终生学习,时候严格哀求自己,《论语》中节选的这几个章句还见告我们,要想成为“好学”者,不要过于关注物质生活,要重点关注自己精神生命的发展,多干事少说话,见贤思齐,既要自己努力,还要在与差错的互动中共同学习进步。
哪怕受了他人的误解和委曲,也能管理好自己的感情,调度好心态,连续努力学习和修炼,才能成为真正的风致高尚的君子。
(生有感情地齐读节选章句1.1、1.14、6.20)

完善板书:在相应的位置添上箭头符号

2. 穿越互换

《论语》是一部历经千年纪月磨练的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聪慧和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指引我们终生发展的宝典。
如果孔子举着“好学”的奖牌,来到你的面前,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全班互换)

3.总结提升

师:是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学《论语》,开聪慧,乐做君子。

板书:学《论语》 开聪慧 乐做君子

师总结:本节课节选内容不过是《论语》中的浪花一朵。
《论语》中每一个章句都是经典,都值得我们终生学习和践行。
我们这节课以群文阅读的办法学习了节选的十个章句。
同学们潜下心来阅读思考,利用提取信息、比较整合、反思运用的高阶思维办法,在短短40分钟内沉浸学习,乐在个中,收成满满。

《论语》里孔子及弟子其他关于“学”和“好学”的章句,也非常精彩和经典。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诲、文艺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
期待大家课后走进《论语》,连续研读。
期待同学们生平以古圣先贤和中华经典为伴,深入阅读和思考。
有了更深刻的创造和照见,一定不要忘了跟老师和同学互换分享。

勾引学生在阅读经典章句1.1、1.14、6.20中思考,成为“好学者”的路径,从知之者、好之者,到乐之者,要能经得住物质的诱惑,要多和贤者交朋友,自学和互学相结合,不断修炼和提高自己的学问与道德境界。
设计与孔子面对面互换的环节,是勾引学生内化本节课所学,与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形成对接,表示学《论语》的代价和意义,同时引发学生连续阅读经典传承经典的兴趣和爱好。

板书设计

伍传授教化反思

中华精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五年级下期的群文阅读“孔子谈好学”传授教化设计,从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设置、基于构造化的文本利用、基于情境性的任务建构、基于学科育人的板书设计等来建构教室传授教化构造,教室效益更高效,影响更深厚和持久。

1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设置

本课议题“孔子谈好学”,指向明确,以《论语》中跟“孔子谈好学”有关的章句节选为学习材料,引领学生聚焦“好学”这一具有丰富内涵、思考代价和探索空间的核心词,以提取“谁好学”的信息、比较和整合“好学者的个性与共性”、探究反思“孔颜之乐”背后的密码,写给孔子的话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在阅读与思考、表达与互换、梳理与探究中,整合目标与内容、情境与任务、过程与评价等干系要素,引领学生逐渐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

学生从理解知识到运用知识,在真实措辞情境中得到措辞知识、语文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同时兴发起亲近孔子和喜好《论语》的情绪。

2基于构造化的文本利用

在“孔子谈好学”的议题统整下,使《论语》中原来独立存在的、分散的章句彼此关联起来,更加构造化。
环绕“好学”这个话题,十个节选章句产生了紧密的关系,支撑起议题的“好学”是什么、为什么孔子只说三人“好学”、若何实现“好学”三个维度的深入解读。

整堂课的传授教化以任务引领,设计四个传授教化环节,在材料学习的不同构造化建构中,层层推进,助力打破本课学习的重难点。
比如:

章句节选5.15和1.1紧密联系议题,用来引入新课学习,会让学生有亲近感;

环绕5.15、5.28、6.3的组合,利用辨识和提取信息的思维办法,勾引学生在朗读、思考、互换中搞清楚“好学”的内涵;

再通过章句节选6.3、6.11、7.16、7.19的组合,章句节选2.4、9.16、7.19的组合,与单独研究章句节选6.3三组文本的分别探究,勾引学生利用比较和整合信息的群文阅读思维办法,读懂孔颜之乐背后的密码是立志好学、终生好学和时候自律;

末了节选章句1.1、1.14、6.20的组合利用,勾引学生解读修炼的路径,至此完成了全体文本材料的利用。
学生通过主辅多个文本,一步步建构起“好学”的内涵认知。

孔颜之乐对小学生来说,理解难度大,本课基于构造化的文本利用,从儿童的视角进行多次不同的组合和研读,帮助学生建构共识,为打破重难点供应了有力的材料支撑。

3基于情境性的任务建构

本课的群文阅读是基于情境的任务性建构,用有寻衅性的任务和问题来引领学生的学习和建构。
任务实在便是学习活动,以是什么(孔子是谁、《论语》中孔子讲好学的三个人是谁)、为什么(孔子心目中为什么好学的人只有三个)、怎么样(怎么做才能成为好学的人)这三大任务开展学习活动,末了在孔子穿越的情境中,学生写出对孔子说的话,正是“孔子谈好学”这个议题学习的代价和意义所在。

基于情境的任务性建构为学生的三大学习活动搭建了有效的学习支架。
百度百科搜集的资料,帮助学生感性感知孔子;表格1和表格2的填写助力学生理性梳理提取信息,利用比较与整合的思维办法深刻理解“好学”的内涵;设计孔子穿越、孔子颁发“好学”奖牌、写出对孔子说心里话等情境,为学生搭建了有效的反思与运用支架。
由此,学生措辞实践成效得到有保障,培养学生亲近圣贤、热爱经典、开展理解和传承中华精良传统文化的传授教化目标就有了支撑和落脚点。

4 基于学科育人的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定位为人文性和群文阅读思维办法的有机结合,不仅简明扼要梳理了本议题的核心关键词,还形象地指引学生建构成长为君子的三条路径:一是从知之者开始,到好之者、乐之者的三个层次,不断上升,终极修炼成好学者;二是从立志开始,经由终生学习与时候学习的修炼,乐在个中,终极造诣君子人格,成为真正的好学者;三是从立志好学开始,学《论语》,开聪慧,乐做君子 。

全体板书设计的人文代价是要唤醒学生立志做君子,培养学生亲近圣贤、热爱经典、热爱传统文化的情绪,埋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傲的种子,实现中华精良传统文化在小学生中传承和理解的教诲目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