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适《燕歌行并序》(书法作品为自创,笔墨、图片来自网络)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冷落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去世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费力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顾。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纭,去世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疆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
①《燕歌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古人曹丕、萧绎、庾信所作,多为思妇怀念征夫之意。
②御史大夫张公:此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遮盖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大众客\"大众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大众感征戍事\"大众。
③\"大众汉家\"大众四句:开元十八年(730)五月,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后唐与契、奚之间战事不断(参《通鉴》213卷)。汉将:指张守珪将领。\公众非常赐颜色\"大众:破格赐予光彩。
④摐金伐鼓:军中鸣金击鼓。榆关:山海关。逶迤:连绵不断。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此借指东北沿海一带。
⑤羽书: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瀚海:大沙漠。猎火:佃猎时所举之火。狼山:阴山山脉西段,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此外借瀚海、狼山泛指当时沙场。
⑥凭陵:逼压。
⑦穷秋:深秋。腓(一作衰):变黄。隋虞世基《陇头吟》?quot;穷秋塞草腓,塞外胡尘飞\公众。
⑧\"大众身当\公众二句:一写主帅受皇恩而轻敌;一写战士拼去世苦战也未能冲破仇敌的包围。
⑨铁衣:借指将士。《木兰辞》:\"大众寒光照铁衣\"大众。玉箸:白色的筷子,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⑩城南:长安城南,当时是百姓居住区;蓟北:唐蓟州治所在渔阳(本日津蓟县)。此泛指东北沙场。
⑪边风飘飖:一作边庭飘飘,形容边塞沙场动荡不宁。绝域:更迢遥的边陲。\"大众更何有\公众:更加荒凉不毛。
⑫三时:早、午、晚。阵云:战云。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铜器。
⑬去世节:为节义而去世,此指国捐躯。
⑭李将军:指汉将军李广,能征善战,在沙场上常身先士卒,又体恤将士,被后世视为好将军的典范。事见《史记·李将军传》。
【翻译】
东北边疆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哨。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疆场为国戍边;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军队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羽书;
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冷落延伸到边疆的尽头;
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在前哨厮杀一半去世来一半生;
将军仍在营帐中不雅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去世战;
只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劳地久戍边陲;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顾故乡。
边陲朔风凛冽要想还乡那能飞渡;
边陲旷远迷茫是人间间仅有绝无。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
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你我相看洁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
自古效忠去世节岂能顾及功绩受赏。
君不见疆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
至今仍旧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作品简介】
《燕歌行·并序》是唐朝词人高适所写诗词。诗的思想内容很丰富、繁芜、深刻,一方面歌颂爱国将士大胆抗敌,艰巨征战;另一方面训斥边防失落策、将帅无能,致使战役旷日持久;作品通过写军中苦乐不均,令战士心寒,讽刺将帅骄奢,不恤士卒的内容,抒发了对艰巨的战役中将士们的同情。诗中有比拟,有批评,有怫郁,有讽刺,有歌颂,有同情,表达了墨客对这场战役的繁芜情绪和深刻思考,足以代表盛唐士人对战役的普遍态度,因而被誉为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创作背景】
自开元十八年(730)至二十二年十仲春,契丹多次陵犯唐边疆,唐幽州节度使赵含章是个贪婪无能之辈,不能抵御。二十年春,信安王李伟率军胜契丹,二十一年春唐五将兵败,六千余唐军战去世。同年十仲春,张守珪为幽州节度使,胜契丹,次年受封赏。开元二十六部下兵败。张遮盖败绩。高适此诗所写即这场历时多年的战役。
高适曾三次奉命出塞,所作边塞诗约二十余首,最著名的是这首《燕歌行》。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搬家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墨客,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大众高岑\公众,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浑,气势旷达,洋溢着盛唐期间所特有的奋发进取、发达向上的时期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公众边塞四墨客\"大众。
赛大家集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