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着重描写杭州西湖夏天的阵雨,墨客把在望湖楼上所见到的狂风骤雨变革莫测的景象,从山雨欲来到雨过天晴的全过程,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
夏天的西湖忽阴忽晴、忽风忽雨,千姿百态、变革多端,而墨客从容不迫,描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条有理、有情有景,呈献给我们的西湖婀娜多姿、分外迷人。

二、《雨》

陈与义

四首描写夏天古诗词不雅赏共赏悠然夏日

潇潇旬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宋代墨客陈与义以善于写雨著称,这首五言律诗以“雨”为题,紧张内容是雨中的感想熏染。
诗句开合自若,不落俗套,通篇意不在写雨,但秋雨的凉意贯穿全篇。
全诗的线索是由“稳送祝融归”的一时喜悦,逐次回到“西风吹客衣”的凄凉。
“一凉恩到骨”,一语双关,是关键的迁移转变点。

三、《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不雅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诗句描写夏日鹭飞于水田之上、莺啼于树荫之间的娴静景象。
前句写鹭飞,是取形态;后句写鹂啼,是取声音。
如此形声结合,画面遂由此生动起来。
鹭为白色,鹂为黄色,如此黄白交映,画面色彩顿时丰富起来。
“漠漠”、“阴阴”两个叠字的利用,一写水田的广阔与空,一写夏木的茂盛与幽深。
前者使诗句所书写的画面显得意象开阔,后者则使画面意象显得幽深。
如此合营,遂使画面意象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四、《山川训》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春天的山淡雅多姿,就像美人嫣然而笑;夏天的山郁郁葱葱,树叶的绿色深得像是要滴落下来;秋日的树叶有落有留,或绿或黄,疏落明净,就如美人刚化过妆;冬天的山一片冷落惨淡,就像是沉沉睡去一样。
这句话以比喻修辞手腕形象地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时令山的不同景不雅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