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放不羁,不拘礼节,傲世独立,杜甫只用简短的三句话,就非常形象地刻画出了张旭的性情特色。

但纵不雅观史籍,我们无法确切地得知杜甫与张旭是否有过交集,大概只是远不雅观,毕竟张旭年长杜甫27岁。

高适则不然,他虽与张旭结识得晚,韶光也不足长久,但却能与之同席共饮,且大醉后还作诗相赠。

公元735年,31岁的高适长安落第,滞留京城,次年结识了52岁的书法家张旭,二人一见如故,《醉后赠张九旭》即作于彼时。

高适醉酒后作诗赠张旭以醉写醉欢快活泼真切动听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面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次眠?——唐 高适《醉后赠张九旭》

简译:

我认识那么多人,也有那么多朋友,唯独这位老人分歧凡响。

他兴致一来书法作品自然天成,醉酒之后措辞更是豪放癫狂。

虽鬓染霜华,犹怡然自乐,眼睛里只有天上自由清闲的白云。

他悠然自得不问世事,床头放着一壶酒,人生能有几次醉呢。

张旭书法

赏析:

张九旭即是张旭,行九,故称张久旭,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以草书有名,唐文宗李昂曾将其草书与李白的诗歌和裴旻的剑舞列为“三绝”。

无酒不书,张旭是“饮中八仙”之一,和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样,三杯酒下肚,他的书法急速变得出神入化,兴之所至,乃至以头濡墨而书。

高适豪迈,张旭狂放,这对忘年交相聚自然少不了开怀痛饮,虽是醉人作醉诗,但每一句都是对张旭人品及才华的充分肯定。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首联统写,赞张旭的分歧凡响,看似信手拈来,却极有力度,为下文的开启蓄足了气势,“谩”是随便之意。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颔联是对张旭书法艺术和洒脱性情的由衷赞誉:书法天然,脾气天真。

张旭精于楷书,尤其善于草书,其书法源于自然,看似散乱,实则有一定的章法,极为众人所推崇,颜真卿就深得其书法的精髓。

“草圣”和“张颠”是众人给予张旭的两个标签,张旭嗜酒,酒酣耳热,兴之所至,不仅言语狂放不羁,书法也会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张旭书法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面前。
”,颈联是对其不慕虚荣淡泊情怀的高度赞誉,也是对其人物形象维妙维肖地刻画。

此诗中的“青云”是隐逸之意,由于张旭超凡脱俗,不以功名利禄为念,以是才会云淡风轻,由于其旷达高远,以是其书法才会不同俗流。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次眠?”,尾联承上联,连续写张旭的醉眠生活,把宴席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写出了彼此之间关系的融洽。

以自己之醉写朋侪之醉,以自己的旷达衬托朋侪的旷达,白发老翁,飘然若仙,其人物形象维妙维肖,跃然纸上,真是可敬又可爱。

雪小禅说,有天真在,老也显得那么可爱。
张旭这个老头天真又可爱,由于他有孩童般的稚气,以是才会有艺术性灵的自然流露。

高适此诗笔调轻灵,诗风欢畅活泼,措辞清新明朗,情绪朴拙,娓娓道来,具有极其动人的艺术传染力。

张旭书法

写在后面:

高适,字达夫,少时孤寒,极负侠气,有空想和抱负,可仕途不顺,直到46岁才在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的举荐下中第。

他亦是脾气中人,与李白、杜甫同游并结下深厚的友情,杜甫入蜀后更是给予多方关照,岑参、储光羲等人也是他的挚交好友。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其边塞诗的紧张特点,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并称“边塞四墨客”。

高适诗歌的落笔点着重于人,少有纯挚写景的作品,词从意出,并不作刻意润色,故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其曰:“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酒醉兴来,笔走龙蛇,高适便是这么厉害,仅用2句话10个字,就将草圣张旭的狂放不羁和天真烂漫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想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刘玲子candy

高适画像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回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欠妥联系删除,感激您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