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最美的10首清明诗歌让孩子感想沾染清明节的生动丹青为孩子收藏

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
清明时节本该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墨客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长了墨客的焦虑和惆怅。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人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地皮都荒漠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悲惨。

《清嫡》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踏青的习俗始于唐,盛于宋。
蝴蝶飞舞,桃花郁金花竞相开放,人们结伴踏青。
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民气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起了忧思。
路上车马喧华,郊野杨柳一片青翠,莺飞蝶戏。
墨客坐在空荡荡的大堂里以茶代酒,回顾往昔。

《鹊踏枝·清明》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红杏在仲春开放,清明节是在三月份,时序在向前推移,春光逐渐消散。
“一霎”二字,透露了对幸福、欢快消散得快速的伤感,也是对失落去的美好生活的留恋。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此词借节日的繁华来赞颂西湖的美,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领受节日的欢快,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图。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去世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代价。
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末了都是蓬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觉活着的人。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根据生活的履历,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该当是个难得的好日子,以是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

《清嫡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地府

清明时节,坟前扫墓,泪雨滂沱;扫墓后,坟头依旧清冷,而归家的儿女们已在灯前嬉戏。
珍惜生活、珍惜光阴吧,坟前敬拜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清江引·清嫡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节已至,朋友见告我晴空下碧绿的原野尽头,是一处绝妙的嬉戏胜地。
穿过杨柳丛,马儿一声嘶鸣,举头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残酷妖冶的春光似要将人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