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让步,译为“虽然”“只管”。

表示假设(含让步),译为“纵然”“即便”“纵然”“纵使”。

表迁移转变(含让步)关系,前边(分句)用“虽”,后边(分句)用“而”“然”“犹”等词同它呼应,相称于“虽然······但是”。

(一)表示让步关系:分句之间存在着让步关系,即前边分句先妥协一步承认某个事实,然后迁移转变,说出相反的结论,可译为“虽然”“只管”。
例如:

十六 虽suī的常见用法和意义

(1)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麻雀只管很小,但五脏(心、肺、肝、脾、肾)完好。

(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味美)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也。
(《礼记·虽有嘉肴》)——虽然有美味佳肴,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敷,才美不外现(xiàn)。
(《马说》)——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敷,它的才能和美好的本色也就表现不出来。
(外见:表现在表面

(4)故余虽愚,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以是我虽然愚蠢,但终极能够得到学识。

(5)今虽耄(mào)老
(《送东阳马生序》)——现在我虽已年迈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

(6)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纵然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7)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繁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阐述)幽情。
(《兰亭集序》)——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边饮酒,边赋诗,也足以畅快地抒发深远的情怀。
(一:一点,少量)

(8)相如虽驽(nú),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我相如虽然无能,难道怕廉将军吗?

(二)表示假设(含让步)关系,译为“纵然”“即便”“纵然”“纵使”。
例如:

(1)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认为)也。
(《三峡》)——中间相距(相距)一千二百多里,纵然骑着这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
(奔:动词用作名词。
不以疾也:没有这么快)

(2)虽我之去世,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纵然我去世了,还有儿子在呀。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焉:句末语助词)

(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义务》)——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管了封地而守护它,纵然是周遭千里的地皮也不敢交流。

(4)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因此,纵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众的手里受到屈辱。
【祗,同“衹(只),只、仅”】

(5)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按照)情(恳切)。
(《曹刿论战》)——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纵然不能逐一明察,但(我)一定以恳切(合理裁决)。
(情:诚,老实,这里指恳切)

(6)虽有(yòu)槁(gǎo)暴(pù)),不挺(直)者,鞣(róu)使之(木材)也。
(《荀子·劝学》)——纵然又晒干了,也不会伸直,这是由于用火烤使他波折成这样了。
(“······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有:通“又”。
槁暴:晒干。
槁,枯。
暴,晒)

(7)相如度秦王虽斋,决(必定)负约不尝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估计秦王即便斋戒,(但)一定背弃信约不偿还城邑。

(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去世其犹未悔。
(《离骚》)——只假如我所神往的美德啊,纵然为之去世亡多次也不后悔。

(9)虽世殊异,以是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纵使时期变了,世事不同了,但引起感慨的缘故原由,那思想情趣却是一样的。
(一:一样)

(10)虽蒙斧钺(yuè)汤镬(huò),甘乐之。
(《苏武传》)——即便遭受斧钺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的确甘心乐意.

(三)表迁移转变(含让步)关系,前边(分句)用“虽”,后边(分句)用“而”“然”“犹”等词同它呼应,相称于“虽然······但是”。
例如:

(1)神龟虽寿,犹有(闭幕)时。
(《龟虽寿》)——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仍有去世去的时候。

(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虽然才华高于众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感情。

(3)此虽免乎行,犹有所者也。
(《逍遥游》)——(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辇儿,却还有所凭借

(4)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灌婴为中大夫。
(《史记·灌婴列传》)——灌婴虽然年轻,但多次勇猛作战,于是任命灌婴为中大夫。

(5)虽体解吾犹未变。
(《离骚》)——纵使被肢解我仍旧不会改变。

(6)是故燕国虽小而后亡。
(《六国论》)——以是燕虽是小国,却在末了灭亡。

(四)复音虚词

1·虽然:承接上文,稍作停顿,相称于“虽然如此”“虽然这样”或“纵然这样”。
例如: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唐雎不辱义务》)——大王施与恩情,用大的地皮交流小的地皮,很好;虽然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管了封地,乐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流。

(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有未书也。
(《逍遥游》)——在世上,没有冒死去追求什么,纵然这样,(他)是有未能树立的(高境界)。
(彼其,两个代词连用。
数数然,冒死追求的样子)注:当代汉语的“虽然”是表迁移转变的关联词,与“但是”合用。

2·虽则:连词,虽然。
例如: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思念)。
(《诗经·郑风·出去东门》)——出了东城门,美女多如云;虽然多如云,不是意中人。
(东门:郑国游人云集的地方。
匪,通“非”,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