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善于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代价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墨客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因诗文与同期间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附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幽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生平很不得志。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20首经典绝句芭蕉不展丁喷鼻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善于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风格独特。

他的诗,多抒写时期离乱的感慨,个人失落意的心情,个中有不少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厚的爱情诗。
今存诗600首,编为《李义山》诗集。

1、《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朴素的小诗。
整首诗明白如话,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
这在李商隐的诗里并不多见,他大部分作品以词采“华艳”著称。

这首诗短短四句,只是娓娓道来: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
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
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本日的巴山夜雨呢?

2、《嫦娥》

李商隐〔唐代〕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上苍夜夜心。

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是写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环境的感想熏染和她的心灵独白。

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感情;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楚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
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3、《贾生》

李商隐〔唐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写的是颇有政治才能的贾谊不为汉文帝重用的历史故事。

墨客用欲抑故扬的手腕,反衬了这位智士怀才不遇的可悲遭遇,构思奇颖,堪称佳制,在诗的机趣中给人以恍然而悟的审美感想熏染。

4、《霜月》

李商隐〔唐代〕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时令,墨客登临一座近水高楼上不雅观赏霜月光辉互映的夜景。
意境清纯寂美,内涵饱满丰富。

此诗即景寓情,因象寄兴,以最常日的题材,凭墨客生花妙笔创造出一种高超幽美的意境。

5、《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唐代〕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是李商隐青年时期创作的一首夜宿失落眠怀念远方朋友的七绝,写景清丽,状物细腻,阐述简洁,感情深奥深厚朴拙,历来随处颂扬。

“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墨客的思友之情暗寓个中,可以说因此景寄情、寓情于景的。
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含个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6.《深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唐代〕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刘熙载《艺概·诗概》独推李商隐诗“深情绵邈”,这首吊唁所爱者的小诗便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佳作。

此诗前二句写荷叶的“生”与“枯”,暗示人生的变革;后二句感叹只管自己此身尚存此情长在,无奈逝者已矣,格调无限凄惋,将前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新境。

7、《无题二首》

李商隐〔唐代〕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当年常常听到人们评论辩论阊门中有位叫萼绿华的女子长得俏丽绝伦,但总是以为在天边那么迢遥,却没想到昨晚像萧史那样参加一次豪门盛宴后,竟然产生了偷窥的冲动。

墨客说的是吴宫苑内花,当然不会是花园里的花卉植物,而是如花似玉的美女。
秦楼客,用萧史典故,显言己之为爱婿身份。
诗意中既有寓慨,又有艳情,但紧张还是表达男女之间心领神会的恋情。

8、《代赠二首》

李商隐〔唐代〕

楼上薄暮希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喷鼻香结,同向东风各自愁。

这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
诗中所写的韶光是春日的薄暮。

墨客用以景托情的手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喷鼻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

9、《代赠二首》

李商隐〔唐代〕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多少很多多少愁?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来,照耀着高楼,楼上思妇正唱着《石州曲》。
纵使眉如青山,用青玄色的颜料画眉,也不知能承受得住多少忧闷?

此诗写女子在日出之际装扮、登楼的无限愁绪。
结句用问句写女子愁眉不展之态,“比”“兴”融为一体,构造精细而自然。
全诗以景言情,情景交融,蕴藉动人。

10、《端居》

李商隐〔唐代〕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全诗四句,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前两句写墨客得不到家人音书而产生归家之梦,以及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想熏染。

后两句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绪。
此诗借景抒怀,格律工致,具有一种回环流动之美。

11、《瑶池》

李商隐〔唐代〕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这首诗是借周穆王西游遇神仙西王母的神话,讥刺天子求仙的虚妄。

全诗虚构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节,显示了求仙企图与去世亡不可避免的对立。

12、《为有》

李商隐〔唐代〕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喷鼻香衾事早朝。

这是一首闺怨诗。
抒怀主人公是一位巨室女子,她嫁得意中人,夫妻恩爱,因而在云屏深处娇嗔绸缪,春宵苦短。
偏偏丈夫要早起上朝,于是引起她“端”的抱怨,“辜负喷鼻香衾”的怅恨。

作品将夫妻厮守与事早朝对立起来,以无情写多情,以多情怨无情,生理刻画极为细致,风格蕴藉深奥深厚。

13、《花下醉》

李商隐〔唐代〕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游赏美景不觉之中沉醉于流霞,靠在树上入眠,竟然已经夕阳西下。
客人散去酒醒时已经由了深夜,再拿着红烛不雅观赏残花。

这是一首宴游诗,墨客却不写呼朋引伴、烹茶煮酒之乐,而写寻芳醉于花下,酒醒提灯独赏残花的意趣,以花为伴,画面清新美好,蕴藉风骚。

14、《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唐代〕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来宾,茂陵秋雨病相如。

李商隐晚年病卧洛阳时,已官至高位并且排挤了他多年的令狐绹因感念往事,写信问候他,李商隐于是写了这首诗作答。

诗的前二句交代了自己与令狐郎中两地分离已经良久了,表达了对令狐郎中远远寄来一纸书信的感激之情。
后二句转写自己如今悲惨多病的情状,“休问”一语,大有苦不堪言的感慨蕴含个中。

15、《柳》

李商隐〔唐代〕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
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怀。
墨客年轻时充满抱负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活气的春柳。

然而由于党争排斥,墨客一贯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兴废悬殊变革的秋柳,正是墨客自伤迟暮、自叹出生的真实写照。

16、《隋宫》

李商隐〔唐代〕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东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这是一首咏史诗。
隋宫,是指隋炀帝在扬州所建的皇宫。
李商隐写了二首《隋宫》,这是个中的一首。
作者怀着深奥深厚的忧虑,描写了隋炀帝荒淫昏庸,甚至国破身亡的史实。

这首诗短小博识,形象光鲜,以蕴藉的措辞表达了作者明确的思想感情,便是要当时的统治者能以隋朝灭亡的史实作为教训。

17、《日日》

李商隐〔唐代〕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喷鼻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此诗写作者因春光烂漫所引发的一种幽微繁芜难以名状的感情。
第一句以奇特的措辞写作者对艳阳照耀下一片烂漫春光的独特感想熏染,表现出美好的春光尚未消散之前的美艳景象。
第二句实写春光,微寓心绪。

三、四两句由这种繁芜奇妙的意绪进一步引出“心绪浑无事”的企盼。
全诗以一种在心灵上近乎真空的状态和一种无所依托的奇妙感想熏染衬托出作者缭乱不安的心情。

18、《七夕》

李商隐〔唐代〕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织女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落成。
若何能将世上的去世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遐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
全诗想象丰富,措辞精美,感情深厚。

19、《板桥晓别》

李商隐〔唐代〕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转头望高高城楼,银河已经逐渐暗淡向西着落,长亭的窗下,渠水荡漾着层层轻波。
远别的游子像那水仙就要乘赤鲤飞升,芙蓉如面的美人一夜来流下的红泪谁知多少很多多少?

这是一首与情人言别的诗。
题中“板桥”,指唐代汴州城西的板桥店。
这里正像长安西边的渭城一样,是一个行旅往来频繁的地方,也是和亲友言别之处。

20、《谒山》

李商隐〔唐代〕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一贯以来想要拉住日光都短缺长绳,水流逝而去,云飘荡而去让人怅恨不尽。
想要向麻姑买下沧海,沧海却只剩下了一杯春露。

这首诗利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年夜手腕,揭示了岁月难再、世事无常这一宇宙、人生和社会征象,表现了墨客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无奈,也隐含着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难展的不幸遭遇的哀叹。
全诗风格奇幻瑰丽,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