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实上,温庭筠也写过一首关于柳树的诗,比喻同样很奥妙,全诗只有首联实写柳树,其他三联分别三次利用比喻的手腕,表达出了更加蕴藉的感情。
那么,墨客是如何由实入虚,又通过比喻的手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喷鼻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早春的柳树
一、早春时节的柳树,弱不禁风
1、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绿烟,嫩绿色的枝条仿佛轻烟萦绕。
金穗,指嫩黄的柳花。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吹过千条杨柳的东风拂面而来,嫩绿的枝条和嫩黄的柳花禁不住风吹。
首联是实写柳树,但有两个要点:(1)拂面,不能理解成柳条拂过人的脸颊,而是指东风先吹过千条杨柳,然后风再向墨客拂面而来,正是由于有风,以是才能引出后一句的“吹”,也为颔联的“喷鼻香”做铺垫;(2)绿烟金穗,是描写的早春时节的柳树,此时的柳花才是嫩黄,这一点很主要,我们后面再讲。
早春时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呢?便是“不胜吹”三个字,禁不住风吹,换句话说便是弱不禁风的样子。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早春的柳树弱不禁风呢?为颔联的暗喻手腕做铺垫。
二、利用暗喻手腕,把柳树比作年轻女子
2、喷鼻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静婉,即张静婉,南朝梁时人。
善歌舞,歌尘起,形容歌声动听,余音绕梁,惊起梁尘。
娇娆,即董娇饶,为东汉宋子侯《董娇饶》诗中所咏的美人。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芳香随着静婉唱歌惊起的梁尘而来,树影伴着董娇娆的舞袖下垂。
垂柳
颔联的比喻手腕利用得非常奥妙。我们常见的比喻手腕是这样的:找到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直接做比喻。比如“仲春东风似剪刀”,东风和剪刀的相似点是都可以裁剪某个物体。
而温庭筠这首诗中,墨客想把柳树比作人,实在柳树和人也有相似点,都是弱不禁风。墨客本来也可以直接用这个特点来做比喻,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分别探求本体(柳树)的关联事物“喷鼻香”,和喻体(张静婉)的关联事物“歌尘”来做桥梁。先通过“随”字,把喷鼻香味和歌尘绑定在一起,而喷鼻香味来自柳树,歌尘来自张静婉,于是就很自然地把柳树比作了张静婉。
同样的道理,“柳影”和“舞袖”也是桥梁,墨客通过“伴”字把“柳影”和“舞袖”绑定在一起,而柳影来自柳树,舞袖来自董娇娆,于是很自然地就把柳树比作了董娇娆。
这是一种弯曲用暗喻的手腕,这种弯曲的好处便是更加蕴藉。但是这也有一个条件,便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确实有相似点,否则直接通过“伴”和“随”来绑定它们的干系事物,就会显得非常冒昧,无法让读者把本体和喻体联系在一起。
颔联还有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把柳树比作张静婉和董娇娆呢?张静婉和董娇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年轻貌美的女子。以是,这两句还暗含了借代的修辞手腕,用张静婉和董娇娆借代年轻貌美的女子。
可见,墨客实在是把柳树比作年轻貌美的女子。但是要把稳,这是早春时节的柳树。
黄莺
三、再次利用暗喻手腕,用最高枝比喻宫女
3、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羌管,指羌笛。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何处传来了一曲羌笛声?黄莺在柳树的最高枝上婉转歌唱。
这两句很随意马虎让人误解,尤其是“羌管”两个字。“羌管”在古诗中很常见,但一样平常都含有悲哀之情,比如“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何须怨杨柳”等等。但是在这首诗中,羌管并不是表达悲哀之情,而是欢畅之情。
颈联这两句实在是流水对,为了对仗,墨客还利用了倒装的手腕,该当这样理解:何处一曲羌管声,(彷佛)流莺(在)最高枝百啭。前后形成了暗喻,前面是本体,后面是喻体。以是,流莺便是比喻羌管,羌管发出的声音百转千回,就像黄莺在歌唱。
但是很故意思的是,黄莺为什么在最高枝歌唱?这实在点明了羌管声的来源。由于柳树是比喻年轻貌美的女子,而女子能够在的最高处便是皇宫,以是最高枝便是暗喻皇宫宫女,羌管声是皇宫的宫女吹出来的。
通过“流莺百啭”可以判断,年轻的宫女此时的心情很欢畅。我们也可以结合颔联来推断,年轻宫女身姿幽美,能歌善舞,自然比较随意马虎得到宠爱,这是宫女心情欢畅的缘故原由。那么宫女的命运会不会发生变革呢?
柳絮
四、再用暗喻的手腕,写出宫女年迈后的悲哀
4、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千门,指宫门。
九陌,泛指都城大道和繁华闹市。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长安都城到处都是白色的柳絮,飞过宫墙后双方自知。
这两句比较奇怪的是,为什么涌现了白色的柳絮?我们在首联已经讲了,“金穗”是指嫩黄的柳花,而此时的柳花已经变成了白色,很明显前后的时令发生了变革,前面三联是写早春时节的景象,而尾联是暮春时节的景象,这是墨客的想象。
暮春时节,柳花已经白色,还能有幽美的身影么?当然没有。而白色的柳絮飘过宫墙,实在暗喻出宫女得知自己已经年迈,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受宠,心里自然充满悲哀。两自知,是指柳树和宫女都知道自己此刻的悲哀。
您看这首诗,墨客实在并不是写柳树,而是通过柳树来感慨宫女的命运,但是他并没有直接用柳树来比喻宫女,而是先用弯曲的暗喻手腕,把柳树比作年轻女子,再用最高枝来暗喻宫女,结尾再用白色的柳絮来暗喻宫女的悲哀,前面六句都是在后两句做反衬,年轻时越美越欢畅,年迈后就越悲哀。
比较贺知章的直接比喻,这首诗更加弯曲,先用树做本体,由树联系到人,再用最高枝做喻体,以树来写人,结尾再用树的命运来写人的命运,反复弯曲,耐人寻味。
您认为这首诗写得蕴藉吗?
欢迎留言谈论哦。
站在墨客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