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辩日 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千古诗词万世流芳描写稚童无邪活泼的诗词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为什么早上和晚上看太阳的时候特殊大?中午特殊小?

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波折显著,以是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波折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以是人看到的太阳就以为小了。

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面升起,而远处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阳成了一小一大的光鲜比拟,而在中午周围没有任何东起跟它比拟,显然就会显得小,这是我们的肉眼骗了我们。

你画两个一样大的圆圈,然后在一个圆圈表面画一个大圆圈,在另一个的表面画一个小一点的圆圈。
你就会以为那两个本来一样大的圆圈彷佛大小不同。

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葆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名贵。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阐述中透露出几分纯洁、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此诗不失落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幼女词

唐代: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月牙。

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
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
”而这首《幼女词》更是蕴藉兼风趣的妙品。
此诗画中写意,它删繁就简,削多成一,集中笔墨,只就一件情事写来,以概见幼女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画出了一幅笔致诙谐、妙趣横生的风尚小品画,显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光荣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得意其乐的盎然意趣。

墨客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述得如此真切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