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孔子弟子,名若。乃孔子晚年所收弟子。
孝弟: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好犯上者鲜矣:上,指在上位者。犯,干犯。好,心喜也。鲜,少的意思。
作乱:乱,便是逆理反常之事。
务本:务,专力也。本,根的意思。也是起始的意思。
本立而道生:孔子之学所重最在道。所谓道,即人性,实在质则在心。人性必根据于民气,加有孝弟之心,才可有孝弟之道。有仁心,才可有仁道。有了初心才能道生,虽然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但也得益于人们的诱发而促进,也得益于由于人们的养护玉成。凡此各类皆是由于学习,不是说有此心就能够完备此道。
为仁之本:仁者,人与人相处之大道。孝顺父母善待兄长乃仁之本,人能有孝顺父母善待兄长之心,自然能够有仁心仁道,就像木之生于根。孝顺父母善待兄长指心,亦指道。行道而在心里有收成则谓之德。仁也是这样的,指的是孝顺父母善待兄长,指的是有道,指的是行道在心里有收成。内修对自己而言是德,对外用方法之于人群是道。
按:《论语》有子、曾子二人不称名,可能是由于《论语》多出此两人之弟子所记。《孟子》中有说:“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贤人,欲以所事于孔子事之,曾子不可而止。”以是说有子曾为孔门弟子所推服。《论语》首篇次章,就复述有子之言,彷佛不是无端这样的。
孔子教人学做人,就学为仁。《论语》常言仁,欲认识仁字的意义,当通读《论语》全书而细参考之。现在试着粗举几例关于“仁”的主要内容。仁即人群相处之大道,故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但是人性必本于民气,故孟子又曰:“仁,民气也。”本于此心而有此道。此心教化成德,所指极深极广。根据个中最先说关于心的辞吐,则是人与人间之一种温情与善意。从仁心出发,才有仁道。而此心实际为人性所固有。仁最先表现出来的便是孝顺父母善待兄长,故培养仁心当从孝顺父母善待兄长开始。孝顺父母善待兄长之道,得益于能推广而成为通畅于人群的大道。有子此章,所指的道理虽然浅近,而实为孔门传授教化的要义。
口语试译
有子说:“若其人是一个孝弟之人,而会存心喜好犯上的,那必很少了。若其人不喜好犯上,而好作乱的,就更不会有了。君子专力在事情的根本处,根本建立起,道就由此而生了。孝弟该是仁道的根本吧?”
以上篇文根据钱穆的《论语新解》整理。
这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
阅读是一件最主要的小事。关注起来,一起来读书养性。
我们提倡阅读纯文学,谢绝玄幻言情、豪门总裁、穿越架空、仙侠奇缘、科幻网游、都邑异能、校园宠妃、职场娱乐、同人灵异等网络爽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