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人自古民风淳厚,崇尚节约,富有创造力的田舍人常在“粗粮细作”上做文章,花样翻新,乃至把难以下咽的质料做成适口的饭菜。由于与山西省接壤,深受山西面食文化的影响,抿须儿、闲饭、缸炉烧饼等是招待外地客人的特色食品。
日月精华酿麦喷鼻香,五行磨炼晓阴阳。
火炎烘就天穹顶,擀杖推出地四方。
端正岂忧临案俎,刚强何惧入炉缸。
白衣褪去披金甲,侠骨冰心遣客尝。
缸炉烧饼简介:上好小麦粉加适量食油后把面拌成馓子状,再加入食盐和温水和成硬面,在面案上做成面团,擀成圆饼,折成方形,再擀开再折起,反复三至五次,擀得次数越多,烧饼内的层数越多,食用时就越喷鼻香脆适口。折发展方形的烧饼坯,撒上去皮白芝麻后,贴到 “缸炉” 内炉壁上烤熟食用。
七律——杂粮煎饼(新韵)
五谷偕同水泡滋,粉身碎骨磨粥汁。
三毫薄命鏊盘烙,五味人生佐料施。
多用杂粮非癖爱,只因少菜故咸食。
为求裹腹炊佳品,营养脆喷鼻香老少宜。
杂粮煎饼简介:用石磨将玉米、豆类、小麦等破碎后,用水泡12小时至软,上磨磨成沫,放少许花椒调味,用专用煎饼鏊子进行摊制,营养丰富,味美适口。
七律——块垒别号苦垒、挠挠(新韵)
手捋花叶岁时鲜,慢搅槐喷鼻香入面团。
屉上蒸出新味道,锅中渐改旧容颜。
谐音苦累穷汉耻,形状团圆寓意甘。
本是节粮无奈计,孰知今日变高端。
挠挠简介:将槐花及嫩叶捋下来淘洗干净,借残留的水分,与三分之一的玉米面和三分之二的面粉稠浊,再撒上少许食盐,拌匀后上锅蒸熟即可。吃时以蒜泥或辣子佐食,或放凉后清炒或辣炒。除槐花外,榆钱儿及各种野菜、红薯叶子、土豆、胡萝卜丝也可用来制作饶饶。
七律——包皮儿面(新韵)
双色杂揉混大同,擀开八卦意圆融。
面条切细匀宽窄,臊子浇喷鼻香各淡浓。
技艺难能唯改进,人生名贵是原谅。
沸汤烹煮身弥韧,永葆赤心夹缝中。
包皮儿面:先把白面和成团,擀成圆饼状,然后把山药面也和成面团,再把山药面包在白面里,就像包包子那样,用擀面杖压平,末了切成面条。面条高下二层为白色,中间为褐色,以是又称为“夹心面条”。
七律——抿须儿(新韵)
面和软硬适揉良,手按圆团捻抿床。
漏网之鱼身小巧,沸锅者水气悠扬。
为消单调增花样,还仗精心做卤汤。
口感绝佳滋味好,大呼过瘾解饥肠。
抿须儿简介:也叫“抿蝌蚪”,是井陉当地古老的一种面食。做时将抿床架在开水锅上,手持抿锄将面块用力往下推压,抿面成须形如蝌蚪而得名。食时浇荤、素臊子皆可。
七律——红薯饸烙(新韵)
田舍红薯磨成面,拌水和揉劲道足。
巧手轻捏环玉眼,蒸锅热透紫金屋。
合规始可凹槽入,压力方催细瀑出。
臊子一浇喷鼻香郁郁,蓬荜待客亦绝殊。
红薯面饸饹简介:井陉人称红薯、甘薯为山药。将山药片磨成面粉,可以蒸干粮、擀面条、包饺子、轧饸饹等。用蒸熟的山药面饼子轧成饸饹,配上酸菜卤,酸甜适口,味道鲜美。
七律——年糕(新韵)
黄金铸体势煌煌,玛瑙层层腹内藏。
面枣撒出甜美意,刀砧切散郁然喷鼻香。
过节喜庆增芳气,待客殷勤有热肠。
不讶寒门出贵子,原来美味是平凡。
年糕简介:过年做年糕是传统习俗,每户每年都做年糕,做年糕用的黍米,石磨推成面粉,加红枣和大红豆,用锅蒸,出锅切块存放。
诗作者:井陉县上安镇北方岭村落 王建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