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名言:

1.这个世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世事的胜负面前,生与去世不过是一定的因果。
《秦时明月》

2.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3.纵横捭阖,冷心为上。

鬼谷子名言200句先贤聪慧字字珠玑

4.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事; 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 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 鬼谷子总结的精辟与人发言方法.....《鬼谷子聪慧》

5.你两个都想救,结果却是两个都没有救成,选择生,必有去世,选择胜,必有败,这个天下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事实面前,生与去世,不过是一定的因果,当现代上7国纷争,生灵涂炭,无论你如何去选择,都难免会有捐躯,纵横者,天地之道,莫说是两条人命,就算是天下苍生放在面前,又有什么分别呢,这个磨练,并不重生去世,而在于决议确定。
《秦时明月》

6.所处环境是命,所逢机遇是运.

7.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鬼谷子》

8.审定有无与实在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鬼谷子》

9.”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革而取胜者,谓之神。

10.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

11.潜谋于无形 常胜于不争不费.

12.执形而论相,管中窥豹也。
不离形,不拘法,视于无形,听于无声,其相之善者也。
《相辨微芒》

13.物极必反,困则思变.《鬼谷子卷一》

14.有相无心相自灭,无相有心相自生 .引自纵横家鬼谷子: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

15.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

16.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鬼谷子》

17.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18.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鬼谷子》

19.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鬼谷子》

20.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
就兵学而言,用兵之术在于降服,用兵之道在于息争,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于化兵戈为玉帛,以四两拨千斤。

21.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
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鬼谷子》

22.攻其无备,出其不虞。

23.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鬼谷子大全集》

24.缘到情到,缘止情止,情到心到,情止心止。

25.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鬼谷子》

26.反以不雅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此。
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
事有反而得复者,贤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鬼谷子》

27.鬼谷子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治人者,握权也,见制人者,制命也;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落命。

所谓握权者,知权变;,握其机而应之,使与国家示于我,而为我助,不为他国所争,制人而不见制于人,全在主动行权,一人被动,全体事情都将被弄糟。
《鬼谷子》

28.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季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鬼谷子》

29.反以不雅观往,覆以验来。

30.以阳而动,德相生也:以阴而静,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31.非至贤人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虔诚无真,不能知人。
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是非、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鬼谷子》

32.贤人以是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鬼谷子》

33.口者,心之门户也。
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考、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鬼谷子》

34.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
是因事而裁之。
故为强者积于弱也,有余者积于不敷也,此其道术行也。
《鬼谷子》

35.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落,以究其辞。
《鬼谷子》

36.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鬼谷子》

37.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
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失落其变。
冲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
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
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
此所谓测深揣情。
《鬼谷子》

38.己欲沉着以听其辞,不雅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
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鬼谷子》

39.贤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

40.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
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以是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
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
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
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鬼谷子》

41.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考不达;思考不达,则装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落志而心气虚;志失落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
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
《本经阴符七术》

42.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鬼谷子》

43.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
《鬼谷子》

44.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然后能之。
《鬼谷子》

45.人言者,动也。
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鬼谷子》

46.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思不达则事难以成。

47.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鬼谷子》

48.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
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
《鬼谷子》

49.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贤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
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以之为主。
《鬼谷子》

50.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
审得其情,乃立三仪。
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
参以立焉,以生奇。
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从。
《鬼谷子》

51.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他是源头.《超兽武装》

52.捭阖说话的机遇:

与智者言,依于博;

与博者言,依于辩;

与辩者言,依于事;

与贵者言,依于势;

与富者言,依于豪;

与贫者言,依于利;

与战者言,依于谦;

与勇者言,依于敢;

与愚者言,依于锐。

捭阖之术,捭即开,即言;阖即闭,即不言。
捭阖之术,便是张口闭口之术,习口舌之学,知捭知阖,最是难得。
难于何处?难于你必须知道何时该当张口,何时该当闭口;你必须知道该当张口时如何张口,该当闭口时如何闭口。
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便是这个理。

——什么时候,什么环境,怎么捭阖说话的方法

53.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
贤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鬼谷子》

54.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
此飞箝之缀也。
《鬼谷子》

55.实意法腾蛇。
实意者,气之虑也。
心欲安静,思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思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
意虑定则收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则凝。
《本经阴符七术》

56.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知,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
《本经阴符七术》

67.捭阖, 捭,让对方开口;阖,让对方沉默。

68.故辞不烦,而心不虚装不乱,而意不邪。
《本经阴符七术》

69.不雅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民气之理,见变革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鬼谷子》

70.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
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
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
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
”言者有讳忌也;“众口铄金”,言有曲故也。
《鬼谷子》

71.凡度权量能,以是征远来近。
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订婚疏之事。
《鬼谷子》

72.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
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
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抱,久而化成。
《鬼谷子》

73.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众人之所不能。

74.见其找事,知其志意。
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
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
事有不合者,贤人不为谋也。
《鬼谷子》

75.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贤人之制道,在隐与匿。
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言。
《鬼谷子》

76.与人雄辩要设法钩出对方的意图。
用飞扬之法套出对方的真话,再用钳子钳住,使其不得缩回,只好被牵着走。
这样就可纵可横,可南可北,可东可西,可反可复。

77.凡兵谋都有一定规律。
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

78.圆者弗成,方者不止,是谓“大功”。
《本经阴符七术》

79.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
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
故贤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
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
《鬼谷子》

80.以阳动者,德相生也。
以阴静者,形相成也。
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阴阳相求,由捭阖也。
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
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鬼谷子》

81.是故贤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鬼谷子》

82.捭之者,料其情也。
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贤人因而为之虑。
《鬼谷子》

83.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
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其施外,兆抽芽蘖之谋,皆由抵巇。
《鬼谷子》

84.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
《鬼谷子·决篇第十一》

85.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
有所欲,志存而思之。
志者,欲之使也。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财思不达也。
故心气一则欲不惶,欲不惶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
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
《本经阴符七术》

86.机心与道心

机心是术。
若无“道心”统御,术越高,行越偏。
到头来不仅难成大器,只怕想保自身,也是难能。
世上多少人沉迷于此,祸及自身,殃及他人.

87.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 .

——鬼谷子的思想精髓,师从道家老子思想

88.治人要治心!

天下不治,在于民气不治。
民气不治,在于欲念横溢。
欲治天下,首治民气;欲治民气,首治乱象。
治乱不过是个手段,治心才是务本正道。
若是我等只为治乱而治乱,只以强力统一天下。
纵使成功,天下非但不治,只会更乱。

89.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
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
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
《本经阴符七术》

90.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可以上合,可以检下。
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鬼谷子》

91.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
《本经阴符七术》

92.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势分矣。
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落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
《本经阴符七术》

93.何谓摩意

所谓摩意,便是投其所好,诱其心情。
譬如说,

对方廉明,若说以刚毅刚烈,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

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

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

因此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中计。

94.聪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
《鬼谷子》

95.贤者守时,不肖者守命也《阴符经》

96.捭阖道术

捭阖道术,皆有循依。
如果揣摩已成,利弊已权,则可决定如何出言。
一样平常说来,当因人而言。
与智者言,依博;与博者言,依辨;与辨者言,依要;与贵者言,依势;与富者言,依高;与贫者言,依利;与贱者言,依谦;与勇者言,依敢…

97.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
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
牧之不审,得情不明。
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鬼谷子》

98.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
善变者审知阵势,乃通于天,以化四季,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公民。
《鬼谷子》

99.悟道的四重境界

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为闻道,次为知道,再为见道,终为得道。
春秋鲁人仲尼闻道,但不知其以是然,于是不辞劳苦,赶赴洛阳,问道于先圣老聃。
先圣论道三日,仲尼由是知道,大悟人间之理,遂立儒家之言。
由此可见,「知道」二字,甚了不起。

100.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
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
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开。
故贤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
《鬼谷子》

101.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鬼谷子》

102.转圆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
无穷者,必有贤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
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
《本经阴符七术》

103.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恐、曰忧、曰怒、曰喜。
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恐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
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利,与勇者言依以敢,与愚者言依于锐。
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是故与智者言,将此以明之;与不智者言,将此以教之,而甚难为也。
故言多类,事多变。
故终日言,不失落其类而事不乱。
终日不变而不失落其主,故智贵不妄。
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鬼谷子》

104.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
贤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
圆者,以是合语;方者,以是错事;转化者,以是不雅观计谋;接物者,以是不雅观进退之意。
《本经阴符七术》

105.散势法鸷鸟;散势者,神之使也。
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
《本经阴符七术》

106.长于摩意的人就象钓鱼一样不动声色,让鱼自动中计。

“摩”的目的便是刺激对方,让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钩。
把事情办成功,使人不知不觉.

107.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
进退旁边,以是司之。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谓忘情失落道。
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鬼谷子》

108.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
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
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鬼谷子》

109.审时度势

一个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定要做到「审时度势」,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
所谓天下之时,便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便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
把握时势,便是弄潮。
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变化多端。
贤人知时识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浊世。

110.于是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隽誉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
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乱治决成败,难为者。
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鬼谷子》

111.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
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
《本经阴符七术》

112.与人辩论,要先抑制一下对方的势头;诱使对手回嘴,以试探对方实力。

有时也可以天花乱坠,以让对方放松当心,倾吐衷肠;

有时专听对方陈说,以稽核其诚意。
要回嘴别人就要抓牢证据,要不让人抓到证据,就要滴水不漏。

对付对手有时要开放,有时要封锁,能把放开与封锁灵巧利用就可以滔滔不绝,变革多端。

只有这样才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113.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贤人所贵道奇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中经》

114.损兑法灵蓍。
损兑者几危之决也。
事有适然,物有成败。
几危之动,不可不察。
故贤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
《本经阴符七术》

115.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
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鬼谷子》

116.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
此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
常有事于人,人莫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谋虑。
《鬼谷子》

117.言善以始其事,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第一》

118.以阳而动,德相生也;以阴而静,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翻译:用阳法去勉励、启动对方,须要说者有高尚的道德去支持相伴合作.用阴法去使对方镇静接管劝阻,则须要用形势剖析来加以说服.以是用积极的态势去煽惑悲观者,须要用德去感化,使其昂扬向上;对方过于趾高气扬,则要以力进行逼、恫吓,从而抑制他.《鬼谷子》

119.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
故商角不二合,微羽不相配。
《中经》

120.决议确定:

易决之事可分五种:

一是值得做之事;

二是崇高、美好之事;

三是不费力即可成功之事;

四是虽费力却不得不为之事;

五是趋吉避凶之事。
不易决之事;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121.要做大事,就要有一个引导。

就像指南针一样,游说的引导是打算。

要先策划好,再按着策划的目的去游说。

122.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鬼谷子》

123.与人辩论,要利用反复的手腕。
反过去可以知其过去,复回来可知其现今。
如果反反复复地试探,没有摸不到的底细。
有时可以利用反辞来试探对手。
要想听到声音,就先沉默; 要想伸开,就先关闭; 要想升高,就先低落; 要想攫取,就先给予。

124.游说要靠巧辞。

要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说什么话就要采取什么办法和说辞。
不要大略直言,要研究讲话的工具,讲究讲话的技巧。

125.要策划国家大事,就必须会揣测他国的想法。
如果不会揣测,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也是没用的。

——揣测是计谋的根本。

126.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落命。
《中经》

127.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
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奉养见涧而箝之,其事用抵巇。
《鬼谷子》

128.故终曰言,不失落其类,故事不乱。
终日不变,而不失落其主,故智贵不妄。
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鬼谷子》

129.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不所知而教之于人。
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
《鬼谷子》

130.天下分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贤人逃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
贤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
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
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
诸侯相抵,不可胜数。
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鬼谷子》

131.故口者,几关也,以是关闭情意也。
线人者,心之佐助也,以是窥间奸邪。
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
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睹要得理。
《鬼谷子》

132.摩者,揣之术也。
内符者,揣之主也。
用之有道,其道必隐。
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
其应也,必有为之。
《鬼谷子》

133.各国之间或联合,或对抗,要造诣大业,需有全面计谋,要能携四海包诸侯。
不是圣明君子,不能通过深层的智谋,则不能统帅国家,没有聪慧的人不能主持用兵。
要精确确立联合谁,打击谁,关键在于自己要有才能聪慧,比较双方是非远近,然后才能可进、可退、可纵、可横,把兵法利用自若。

134.耳朵要长于听,眼睛要长于看。
用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 以天下之目看,则无不明;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 只有对事情管窥蠡测,才能言无不验,言无不听。

135.要节制进退的诀窍,这诀窍便是捉住君主的爱好。
只要捉住了就可以为所欲为,独往独来。
如能顺着君主的感情去勾引或提出建议,就能随机应变,说服君主。

136.所谓合纵,便是保持力量均衡。
秦人若是无力,纵亲反而不成。
秦人只有张势蓄力,保持强大,三晋才有危急感,才乐意合纵。
三晋只有合纵,秦人才会产生畏惧,才会努力使自己更强。
秦人越强,三晋越合;三晋越合,秦人越强,天下因此而保持均势,方能制衡。

137.弈棋离不开棋子,你们年夜家节制的一百八十块棋子,置于盒中永久都是去世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生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落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因此任何落子,必谋定而后动。

138.游说要先解疑,解疑的好办法是让对方道出实情。

139.因此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
(郄:骨与间的缝隙。
)《中经》

140.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贤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贤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捭而去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季开闭,以化万物。
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141.守义者,谓守以人义。
探心在内以合也。
探心深得其主也。
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也。
《中经》

142.这个世上,只有两种民气无妄念,一是去世人,二是神人。
你两者都不是,有此妄念,为何要掌握它呢?

143.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
《中经》

144.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
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
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145.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146.故胜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
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去世为是也。
《中经》

147.长于争霸天下的人,必须权衡天下各方的力量。
要度量各国的地皮人口、财富、地形、打算、联络、外交、天时、人才、民心等国事,然后才能做出重大决策。

148.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订婚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149.天地无极,人事无穷;或转而吉,或转而凶。
《阴符》

150.“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贤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
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
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
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

151.君臣高下之事,有亲有疏,有远有近,君臣之间远远听到声音就思念,那是由于计谋相同,等待他来决策大事。
在这种情形下君紧张重用,将帅就要出仕,建功立业。
如果在君主近前不被任用,那是计谋不合,在这个时候卸甲归田才是上策。

152.“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贤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

153.要游说天下人君,必须会揣测诸侯真情。
当人极度愉快时,就无法遮盖真情。
当人极度恐怖时也无法遮盖真情。
在这时才能有效地游说和说服人。
周瑜把孙权的妹妹都给搭进去,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154.“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
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

155.故忤合之道,已必自度材能知睿,量是非、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从、乃可以横。

156.“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 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美色”。

157.巇者,罅也。
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
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鬼谷子》

158.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
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159.可钳而纵,可钳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虽覆,能复不失落其度。
《鬼谷子·飞箝》

160.“凡人心险于山川,难知于天。
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怀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悍。

161.“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

162.“筹策万类之终始,达民气之理,见变革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163.“贤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
不雅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民气之理,见变革之朕焉……故贤人之活着界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变革无穷,各有所归。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164.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
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165.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
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
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
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
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

166.捭之贵周,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167.“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

168.“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季开闭,以化万物。
”又曰:“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16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季开闭,以化万物。

170.进退旁边,以是司之。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落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171.永久不要依赖别人。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贤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

172.要游说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权。
要比较各诸侯国的地形、打算、财货、来宾、天时、安危,然后才能去游说。

173.人言者,动也。
己默者,静也。

174.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

175.故言永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去世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落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176.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

177.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

178.“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
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179.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阴虑是否,明言得失落,以御其志。

180.“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宜,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为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气势而与之。
大小进退,其用一也。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尙三就文王,三入殿,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

181.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名贵,无为以牧之。

182.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
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见其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落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取燔骨。

183.贤人见抽芽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

184.“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

185.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无为而贵智矣。

186.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

187.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

188.故用此者,己欲沉着,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
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
符应不失落,如腾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189.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190.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 出。
言有象,事有比。
其有象比,以不雅观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以无 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
其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 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

191.“故口者,机关也,以是关闭交谊也。

192.“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
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193.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
近而疏者,志不合也……

194.“筹策万类之终始,达民气之理,见变革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又说:“贤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195.不雅观天下就如不雅观这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存心。
不雅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

196.欲不偟,则志意不衰。
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197.“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198.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不可不察也。
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 ,贤人也。
贤人者,天地之使也。
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 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
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199.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名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实在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实在,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200.方来合时,以合其谋。
详思来揵,往应适当也。
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
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
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揵。

图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