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很多游子外出考取功名,入阁拜相,做生意买卖,寻仙问道,被贬流亡,凡以上各类大的所在。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难通,更恶劣的是遇上时期动荡,战火连天的时候,亲朋好友或是情人伴侣,一别之后,再难相见。
大家都像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每每回忆起年少时外出求学的自己,第一次离开家里,泪流满面,万般滋味涌上心头。

想毕唐代那位边塞墨客参该是豪迈的男人吧,在他任职路上碰着一位回京青鸟使,也曾真情流露出“双袖龙钟泪不干。
立时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然。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宋代刘过的这句诗大概很好的诠释了这种沉甸甸的离愁别绪吧。

7首离愁别绪诗词诉尽人生散后如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

【0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深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深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李叔同,民国期间的一位风姿翩翩,才华横溢的名人,他他集诗、词、字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他是桃李满天下的一代名师。

谁曾想就这样一位风骚倜傥、玉树临风的青年才俊李树同会变成芒鞋青衲、心如芷水的弘一法师。

他的一曲送别,掀起多少逆旅之人的愁绪,当唯美的笔墨与悠扬的音乐叠加在一起,意蕴悠长,堪称完美。

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令这忧伤系数直接拉满,这不是抚慰民气,这切实其实是要让民气灵破防,任由哪一位送别的有情人,听闻此歌都会止不住地眼泪籁籁而下。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宴,人与人之间就算关系再近,缘分再好,一旦韶光到了,还是难逃分离的结局,当然也包括父母,兄弟姐妹。

能让我们伤感的离去,可见对方是值得我们珍惜的人,于是,我们要好好的珍惜生命中这些令我们不舍的人。

离去纵然痛楚,但是,思念可以满溢。
想想在某个远方有那么的一个人,有祝福,有牵挂,有温暖,那是人生宝贵的情意。

【02】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好朋友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他去那满地黄沙的西北边陲之地,王维赶到渭城为他饯行,于是有了这首著名的送别的名曲。

朋友即将拜别的那个清晨,彷佛是得到了上天的照顾,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驿道上的尘土不再飞扬,客舍旁的柳色也因此为之一新。

饯行酒已饮过很多,但是谁都知道究竟不能将朋侪挽留,于是末了一次劝酒道:“请你再饮一杯吧,西出阳关后,恐怕就难碰着故人了。

李白对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而心怀不舍,寄情于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此时的王维内心只希望朋友能喝尽杯中酒,也算是对好友最深情的祝福。

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送朋侪到荒远陌生之地去的那种深奥深厚的哀伤心情。
“无端人”三字,分量很重。
特意描写了送别环境朝雨与绿柳与朋侪将去荒无人烟之处,有明显的反差。

“柳”与“留”同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柳色新”不写情而情已自现,此种景物衬托,增加了送别的凝重气氛。

作者对朋侪频频劝酒,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意,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谅解。
对好友美好的祝福如驿站外的缕缕柳丝,如杯中酒水醇厚绵长。

【03】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唐·王维《送别》

王维口中的”王孙”指的是谁?似曾相识的在《山居秋暝》就有涌现“王孙自可留”。

“王孙”在这些诗句中自然不是指代某一个人,而是泛指那些与墨客们饮酒赋诗的贵族子弟,或者特指自己。
他到底送的是何人,至今也无定论,实在答案也不主要。

在山中送别朋友之后,独自回到家里,此时已经这天暮时分了。
夕阳西斜轻轻洒在身上,转身掩上柴门,溘然有种难以名状的惆怅。

对付朋侪的眷恋非但没有减退,反而越加浓重起来。
才说再见,就开始怀念。
本日一别不知归途,不敢回答,只在心头反复咀嚼。

多么希望来日诰日春草绿遍的时候,公子归来,在这温馨的山寨之中,一起把酒言欢,一起吟咏诗赋。

两位朋友间友情的深厚,字里行间透露出墨客对付朋友再见的无限期待,这样的友情在李白里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详细像化了,浮云是朋侪一别天涯后的踪迹没有天命,落日一寸寸地移动不愿落下,好比自己对朋友的依依惜别。

这首诗长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利用朴素、自然的措辞,来显示深厚、朴拙的感情,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独运地写送别归来的心情,送走朋友之后思念更浓更稠,从侧面写出希望别后重聚的深情期待。

简字如炼,诗短情长,惜别之情,清闲话外。
意中故意,话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04】

驿亭门外叙分携,酒尽扬鞭泪湿衣。

莫讶临歧再回顾,江山重叠故人稀。

——宋·张咏《新市驿别郭同年》

独清闲外,踽踽凉凉,忽然在一个小小的驿站,碰到了老朋友,“他乡遇故知”,二人自然十分欣喜。

本来世事多变,再难无期的本日溘然相见已经是老泪纵横,乍一相逢,又将分离,这一种难舍难分的心情,令人无法承受。

在驿亭门外,我们殷殷告别,一杯复一杯地喝完送行酒,我挥鞭上路,一起上,伤心难忍的泪水不知不觉地把衣襟湿透了。

水一程,山一程,一水又一水,一山又一山,你不要惊异我到了交叉路口再次转头,长路漫漫,道路困难,本日一别,今后又能碰到几个知心朋友呢?

全诗明白如话,在尺幅之内摇荡生姿,高潮迭起,真实隧道出了天下有情人分别时的不舍与无奈,感情意味深长地激起了人们内心的波澜。

春去秋来如流水般消散,这一别之后的异日能否再相逢已然又是一个全新的未知数,设身处地的想到这里,心里难熬痛苦的不能自已。

【05】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宋·郑文宝《柳枝词》

 公元975年(北宋开宝八年)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任命,被任命广文馆生。
为此诗乃作者宦途中所作。

春水悠悠,一艘装饰精美的画船轻系在岸边的柳树上。
行人与石友,在这春光里难舍难分,直到杯中酒意微醺,才带着几分不舍缓缓踏上归途。

他们不顾那江上朦胧的烟波,也不惧未来路途上风雨的洗礼,行人终将拜别,只得任由画船悠悠地载着离人的脚步,也满载着沉甸甸的别绪,缓缓驶向那迢遥而温顺的江南水乡。

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无奈,像是朋侪对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写得情意盎然。
就让那画舫也顺便带着我对朋友的担心,放在船上一起运走吧,希望他能安全然安,一起顺风。

全诗笔致细腻,深情意切,但终是难掩墨客内心的苦闷与无可奈何的悲情。

【06】

寒蝉悲惨,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悲惨》

柳永四十一岁那年第四次科场落第后,他的心情忧郁至极。
秋季,他愤而离开汴京,去江南漫游,科场失落意之后,再与恋人离去,这难舍难分的情景真真是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秋蝉在耳边唱着哀伤的歌,我们在长亭边默默相对,直到天边逐渐染上了薄暮的色彩。
一阵急雨刚刚过去,空气中还残留着清新的水汽。
城门外,为了送别而设的宴席,我们却都提不起兴致,心里满满的都是离去的苦涩。

这时,舟子的声音传来,敦促着该是动身的时候了。
我们牢牢拉动手,泪眼婆娑地望着彼此,心中有千言万语,却都哽咽在喉,说不出一句完全的话。
未来的路,千山万水,遥不可及,前方的天空只余下沉沉的暮云和苍茫的楚天。

多情的人啊,总是在离去时最为感伤,更何况这还是在生僻凄清的深秋时节。
我不禁想,今夜酒醒之后,我将会身处何方?或许是在杨柳依依的河岸,清晨的微风带着丝丝凉意,天边挂着一轮残月,孤独而生僻。

这一去,便是年复一年的光阴,就算世间有再多的良辰美景,没有你在身边,也都失落去了色彩,变得毫无意义。
我心中纵有千般思念、万般柔情,却又能向谁诉说呢?

上阕叙别情别景,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等不仅点明了分别时的场景,更渲染出一种笼罩全篇的悲惨氛围,衬托出主人公悲哀不舍的心绪。

下阕抒写主人公离去时的感想熏染,既是设想别后情景,也是对情人的爱情宣言:分别后,再美的风景也是虚设,纵然有千种风情也不会再与人诉说。

由于情人不在身边,统统都失落去了意义。
这首词通篇层层铺叙,由景到情,来由景生,情景交融,浑成一片。

全词措辞自然普通,毫无矫揉造作之嫌,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最能表示柳永词善写离情别意、铺叙委婉的特点,也是词史上最著名的抒写离情的作品,被推为宋词婉约风格的典范之作。

【07】

波声拍枕长淮晓。
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
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
酒味多於泪。

谁教风鉴在尘埃。
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宋·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元丰七年(1084)十一月苏轼至高邮与得意学生秦不雅观相会后,于淮上饮酒惜别,师徒两人的深厚情意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离去后的夜晚,我躺在船上,耳边是淮水柔柔却持续的波涛声,陪伴着我入睡,又在不经意间,迎来了又一个黎明。
从船篷的细缝中偷窥出去,天边挂着一弯细月,显得那么小巧而孤单。

汴水啊,你为何如此无情,就这样带着我的学生远去,留下我一人,满载着离愁别绪,独自驶向西州的方向。

记得在竹溪的花浦之间,我们曾那样开怀畅饮,醉意中那份情意比酒更醇厚,比花更残酷,以至于此刻的分别才会如此的痛楚。

是谁让我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了你,又是谁让我们相知相惜,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统统的美好,如今却化作了分别的苦涩。
但即便如此,我也感激命运的安排,由于有你,我的天下才更加丰富多彩。
只是,这离去的烦恼,犹如秋日里的落叶,一片片飘落,难以整顿。
东坡对秦不雅观的赏拔,可谓不遗余力。
熙宁七年(1074年 ),东坡得读秦不雅观诗词,大为惊叹,遂结神交。
三年后两人相见,过从甚欢。
后屡次向王安石推举秦不雅观。
可见文人高士之友情实非常人可比。

你说如果两个毫无干系的人,交集不深的两个人,要分离就分离好了,可惜,这对情深的师徒分离,除了有不舍,多少也渗入了人生短暂和壮志难酬的愁绪。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欠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记录我的8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