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这首诗,非常特殊,它不以行船为背景,不以行人为背景,而因此小舟停靠岸边夜宿江边为背景,将一个“愁”字,以十分特殊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出来。这首诗,是孟浩然最具代表性的五言绝句之一,无论是在选材还是在表现力上,都极具特色。我们先来看原诗: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的第一句,“移舟泊烟渚”交代背景,移舟便是使小舟靠岸的意思,泊,便是停船夜宿的意思,以是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将小舟停靠在岸边,准备在一个烟雾朦胧的绿洲边夜宿一晚。这一句不仅是点题,也是为下文的写景作铺垫。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得非常有新意。日暮,是薄暮落日时,正由于日暮,以是墨客才会停舟、靠岸、夜宿,也由于日暮,江面上才会显得烟雾蒙蒙的觉得,但是“日暮”为什么会“客愁新”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或容许以从《诗经·君子于役》中找到答案,其上半篇写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一位妇女,不知道丈夫的归期,以是每当夕阳西下、鸡鸭入舍、牛羊归栏的时候,她都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丈夫。孟浩然这里当然不是想起了谁,而是在这日暮时分,蓦然想起自己的羁旅人生,于是愁意顿生。三、四句是一个对句,只有十个字,却为我们十分形象地描写了空旷寂寥的天地之间的景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前一句写日暮时分,天地一片苍茫,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后一句写夜色降临,那高挂在天上的明月,倒映在澄澈的江水之中,仿佛就在小舟阁下。“旷”与“天”,“清”与“月”,是相互存在、相互映衬的,读之让人钦佩墨客的用字能力,当真是贴切之极。
墨客在后两句中描述的景象,是那么富有特色,这种大美的景象,估计也只有舟中的人才能领会到,而且必须是一位满赍恨心的行舟人,由于这一轮明月、一片寂静,正是墨客愁而未眠才欣赏到的。以是如此一来,墨客虽然没有明写愁,但是愁心已见,难怪沈德潜评价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此言不虚也。
但我以为,孟浩然除了羁旅之愁以外,或许还有其他的感情。孟浩然曾经带着满怀才华和一腔热血,来到都城长安,可是辗转多次,却依然不能入仕,现在更是只能流落吴越之间。以是,我以为当墨客看着这一轮明月的时候,或许也会想到仕途的失落意、理性的幻灭、人生的无奈吧!
这种千愁万绪纷至沓来,以是才令墨客久久不能入睡,墨客的心境,一定是惆怅无比的。孟浩然的这首小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字,但是却将景与情、思与境,表现的淋漓尽致,读来有一种浑然天成、淡中有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美感!
而“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也早已成为了传唱不朽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