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诗有很多种,或转犯音韵,或嵌字藏名,或奇离构造,又或叠复倒字,每一首作品都凝集着作者的心血,每一次赏读都能得到诗意的快感,我们喜好诗词的缘故原由就在于此:在紧凑的字里行间探求灵魂栖息的广阔天地。

我们喜好去搜集这类诗词,喜好去诵读这类作品,然而本日小解所先容的这一首奇诗却正好相反,它固然有独特的魅力,但它却让人害怕去读,其缘故原由就在于它奇巧的音韵,会让汉语讲得不好的人直打退堂鼓,由于它的名字叫做“口吃诗”。

口吃诗别号双声诗,即字的音节的声母相同,而双声则是指两个或多个声母相同的音节连在一起,这种类型的字构成的诗即是口吃诗。
这就相称于现如今的绕口令,而谱了曲子的口吃诗则相称于古代说唱,以是光听听这规则,就知道双声诗的创作并非易事,毕竟和韵是小事,最紧张的是在担保双声的条件下,还要写出诗意。

苏轼就很喜好用双声。
宋神宗元丰五年,被贬黄州的苏轼赴朋侪宴,曾记载下了这样一桩趣事:“予往在武昌,西山九曲亭上有题一句云:玄鸿横号黄槲岘。
九曲亭即吴王岘山,一山皆槲叶,其旁即元结陂湖也,荷花极盛。
由于对云:皓鹤下浴红荷湖。
坐客皆笑,同请赋此诗。
”于是,苏轼即兴写下了这一首高水准的口吃诗。

苏轼随手写下一首奇诗通俗话达不到八级的不要随便纰漏考试测验去读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

江干高居坚关扃(jiōng),犍(jiān)耕躬稼角挂经。

篙竿系舸(gě)菰(gū)茭(jiāo)隔,笳(jiā)鼓过军鸡狗惊。

解襟顾景各箕(jī)踞(jù),击剑赓(gēng)歌几举觥(gōng)。

荆笄(jī)供脍愧搅聒(guō),干锅更戛(gā)甘瓜羹。

读完之后,不由得感叹:苏轼为了写诗真是拼了!
要知道,这只不过是宴席之上的一番即兴flow啊,仅仅由于西山九曲亭上有“玄鸿横号黄槲(hú)岘(xiàn),皓鹤下浴红荷湖”之句,苏轼硬是憋出这一首旷世奇作,这得废掉多少脑细胞?当然,读完之后小解还有一感悟,那便是我的骄傲不值一提,读了千首诗万首词,还是抵不住苏轼的即兴磨练!

读这首诗的难处有两点。
第一,生僻字的超过。
虽然此诗的生僻字仅有二三,但也有不少平时很少用到的冷门字,不能急速喊出口,以是读起来有难度,小解也一样,只能花韶光查字音标注,如此才暗昧着读下一遍。
第二,饶口令般的顺畅。
众所周知,绕口令是熟能生巧,没有人第一次读就可以完美驾驭,以是若想将这首诗读通畅,恐怕要下些功夫。
小解相信天生有人对措辞就有超强的把握力,但大多数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第一次读这首诗,有很大的几率会被苏轼绕进去。

苏轼非常喜好写奇诗,他留给读者的难题不止这一道。
话说苏轼60岁时,身贬惠州的他遇上多年未见的表兄程之才,伯仲久聚,相得甚欢,席间程之才给苏轼寄了一首一字韵之作,苏轼便写了下面另一首口吃诗。

《戏和正辅一字韵》

故居剑阁隔锦官,柑果姜蕨交荆菅(jiān)。

奇孤甘挂汲古绠,侥(jiǎo)顦(qiáo敢揭钩金竿。

已归耕稼供藁(gǎo)秸,公贵干蛊高巾冠。

改更句格各謇(jiǎn)吃,姑因狡(jiǎo)狯(kuài)加间关。

不过比较上一首口吃之作,这一首则显得略逊风骚,但就对付小解这张笨嘴来说,已经很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