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实在是指古人的诗词作品,我们写确当然不是“古诗词”。
但是这样提问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歧义。
相对付新诗而言,古诗词一样平常被称之为“旧体诗”,题主的意思是要想学习旧体诗的创作,须要经历若何的步骤?

民国初期的文人,如鲁迅、闻一多、胡适等人,他们自小还是接管旧式教诲,诗词创作是必学课程。
但是新文化运动往后,新式教诲中诗词的创作课程开始减少,本日我们的诗词课就只有背诵和赏析了。

一、年事与阅读量

只假如中国人,基本从小学习古诗词,除了教室书本上的诗词,大多数人家里都会有唐诗三百首。
只是从比例上说,真正能把唐诗三百首完全看完的并不多见 (分母是家里有唐诗三百首的人,分子是看完的人,不信您大略做一下调查)。
至于能看完宋词三百首的就更少了。

不过,纵然看不完也不主要,从根本入门学习诗词的人,正常初三毕业水平的阅读量就可以够了,纵然小学生学习也是可以的,毕竟入门还是比较大略的。

老街诗词闲话129诗词创作 进修写古诗词需要经历若何的步骤

古人即从小作诗,例如骆宾王咏鹅的时候才七岁,杜甫也在《壮游》诗中自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往昔十四五,出游文字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二、齐言与押韵

齐言诗 ,便是每一句字数固定的诗,学诗大多从四句的绝句开始,不用考虑太多,能写出四句押韵的顺口溜也算是成功。

上面说的骆宾王《咏鹅》,是一首杂言诗,第一句三个字,但是后面3句是齐言(五言)的诗句。
对付小孩来说,一开始能把内容以五言或七言的押韵办法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不过看看很多的网络古风,押韵的齐言实在对有些人来说,也不太随意马虎。
其余做到了押韵和齐言后, 很多作品可能也仅仅是浅近的顺口溜而已。

三、格律是旧体诗的根本知识

旧体诗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我们写出来的押韵的诗如果不符合格律,被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押韵比较宽,知道邻韵通押和换韵的基本哀求,一样平常人就能写出古体诗,上面说的顺口溜如果符合押韵规则基本可以算古体诗。

但是学习近体诗(格律诗)就麻烦多了。
近体诗押韵、平仄、对仗、黏连这四个要素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1、第一关 辨平仄,对对子

格律诗首先要学会辨平仄,对对子,这里第一关是今古韵的不同,造成平仄的稠浊。
如果一开始不愿意太麻烦,就按照普通话的平仄和发音开始学习,搞明白对仗和平仄、黏连即可,用新韵可以写出绝句和五七律算是过了第一关。

2、第二关 古韵的学习

第二关有的人一贯不肯过,便是古韵的学习。
古代诗韵用平水韵,词韵用词林正韵,平水韵从隋朝的切韵一脉而来,隋唐往后的诗作基本是按照切韵系统写作,在宋朝归纳体例为平水韵,因此明白平水韵更利于学习古代的诗词作品。

切韵传承下来的古代韵书是古代官方科举考试用书,因此非常的严格。
我昨天写的一篇文章,大略说了这方面的内容:《学习诗词创作不可不知 古韵与新韵有什么优点和缺陷》。

能够用平水韵作诗、用词林正韵填词,算是基本入了诗词之门。
下一步便是如何做好诗词的问题。

四、多读多悟多练

对付诗词格律,如果不畏难不回避,很随意马虎学会。
在教室上讲的话,估计初中生用不了半小时就能听明白,当然,要想闇练利用,还是要多加练习。

到了以上的阶段,仅仅犹如背过了九九乘法表一样,知道了一些大略的公式,要想更进一步,还要连续努力,只靠初高中书本的诗词存量就远远不足了,必须多读多悟多练。

多读指的是多读古人诗词、古人诗词和一些理论知识,可以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开始,诗话如人间词话、白雨斋词话等看起,其余宋朝以前的诗话、词话篇幅都不大,都可以看看。
一开始看不懂不要紧,特殊是古人喜好用字号称呼人,看的少了搞不明白说的是谁。
其余,当代人的作品要有选择的看。
多悟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悟”中国人的传统,听起来总是像雾里看花,民国往后,开始有很多人结合西方的理论来阐明中国的古典诗词,犹如中西医结合,很多诗词理论的知识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推举大家可以多看看叶嘉莹师长西席的作品;练,就不用阐明了。
除了平时多创作以外,我自己是采取临帖的办法,看完古人的作品后,以用韵或步韵的办法唱和古人作品,大家可以试试,效果很好,由于唱和别人必须细读原作,我的不雅观唐绝句和不雅观宋填词系列大家可以搜索一下,欢迎示正。

我写的置顶文章《零根本学习旧体诗看懂这7篇短文基本就算高手了》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个中不雅观点难免不免疏漏或偏颇,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结语

以上说的内容都是必须节制的根本技巧,大略说,好的诗词要有思想有文采有学问。
在这些根本上做到“有思想有文采”,就须要努力加天分了。

登时书柜未必能写出好诗,贩夫走卒未必写不出好诗,我个人以为喜好最主要。
像我这样虽然事情较忙,对付诗词也是三天捕鱼两天晒网,但一贯没有完备放弃,自己还是能觉得到有一点点进步的。

@老街味道

老街诗词闲话75-学习旧体诗 花3分钟看1篇短文避免10年弯路

老街诗词闲话92-学诗词不仅知道读什么书 还要知道按什么顺序读书

老街诗词闲话128-学习诗词不可不知 古韵与新韵有什么优点和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