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生活中,除了考试和研究学术之外,诗词已经逐渐阔别我们的生活。
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词歌赋呢?诗词的魅力在于用简短的几十个字,却能超过千年,让我们与古人产生情绪共鸣。
当我们看到夏日的荷塘,我们不再只是说“好多花儿”,而是能够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来形容。同样,当我们看到群鸟飞行,我们也不再只是说“好多大鸟”,而是能够用“落霞与孤鹜齐飞”来形容。
那么,如果我们要表达“我想你了”,又该如何用诗词来表达呢?让我们一起感想熏染一下吧!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李白《春思》
在古代,“春”字既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界的春天,也可以作为男女之间爱情的代名词。
当年李白在写《春思》时,一定也是在雨后,坐在燕草碧丝间,举头瞥见渐低的秦桑枝,忽然听到一滴春雨悠悠地滴落,活气盎然,新绿四溅。
如今,绿雪已经倾杯,你躺在杏花疏影里,犹如清澈的月光,独自沉睡,无人相扰。我从潦草的尘世归来,带着三千烦恼,却究竟与东风不相识。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纳兰容若《画堂春》
在碧海上苍的夜晚,我常常惦记,却怎么也无法忍受彼此的分隔。我渴望、我痴迷,却不能说出口的相思之苦。
心中的惦记和愿望,终极却无法实现团圆,只换来一个空荡荡的春天,消磨了所有的凡尘俗愿。究竟是为了谁,还在留恋这尘凡?
没有佳人的陪伴,我只能独自面对秋去冬来的变迁,青春残酷,却失落去了它的意义。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熏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古乐府民歌《西洲曲》(节选)
一位女子从早春到晚秋,从地上到天上,再从天上来到海上,思念着她的爱人。
她写道:“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这真是一种蒙太奇的画面,蓝天仿佛摇荡成了碧海,镜头瞬间转向了目力所不及的大海。
海上的荒凉,光是想象都让人感到寂寞。她连续写道:“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直到读到末了的两句:“熏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我们才明白,原来南塘、天空、海洋,都是她在西洲闺房里的白日梦。在梦里,她逐渐阔别了现实,“熏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就像是梦醒了。
这首诗的韶光构造重叠交错,让人分不清影象、抱负与现实。叙事也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稠浊利用,把自己的事当作别人的事来看,有一种“超乎其外”的美感。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这两句描述了词人不禁想要寄信传情,却又无法实现的无奈心情。
彩笺和尺素都是书信的代称,在此处重复利用,表达了词人对寄书的强烈欲望。
然而,“知何处”的感叹却以无可奈何的语气结尾,词人想要传达情意,却不知道心爱的人在何处,这种感情让读者感想熏染到内心的苍凉和悲哀。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白居易《夜雨》节选
白居易的这首诗,就像平日里的闲谈,直接、豪放又充满深情,宛如天成。
他用他的诗歌和他的心灵,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一千多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我有着深邃深挚怀念的人,他们远在异域。我有感怀的事情,它们时候萦绕在我的心头。异域是那样的迢遥,我无法去见我思念的人,但是他们从未离开心头。
我的内心充满了痛楚,却无法化解,日昼夜夜都在思念中度过。愈甚的是,在这样的一个点着残灯的夜晚,我独自宿在空荡荡的房间里,难以入睡。
秋日还未到,但已经是风雨苍茫。我没有学过佛法,又如何能够将过去遗忘?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喷鼻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五代顾夐(xiòng)《诉衷情》
读这首词,仿佛看到了一位痴情的少女,在尽情地表达她的情绪。
“那个薄情郎抛弃了我,整夜不归,他到底去了哪里?连一点都没有。”少女内心的怨怼和不满如火山喷发般宣泄而出。
当这一情绪高潮逐渐沉着下来时,少女不禁想到了自己,由于被情郎抛弃,只能独自锁门独居,紧锁眉头,由于思念而夜夜难眠。虽然心中有怨念,但又无法抑制不去惦记他。
此时,她的感情又开始颠簸:“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这句话表达了她对“抛人”者深深的痴情。
词的结尾三句最受人称道,王士祯夸奖其为“刺骨情语”,刘永济评价说:“换我心’三句,乃大家意中语,却能说出,以是名贵。”
但从表达办法来说,词中的两个问句也是不可或缺的。少女对男子既有怨恨,又充满深情,这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通过发自心灵的问句表达出来,使得词的情绪更加细腻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