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究竟有多爱酒?若把李清照的人生分为3个阶段,从少女时期,到嫁为人妇,到亡夫之后,醉酒贯穿了她的生平,与酒有关的诗词更是多不胜数,我选了个中3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与大家一起窥伺李清照的诗酒人生。

少女时期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提及李清照的少女时期,我们最熟习的大约是“蹴罢秋千,薄汗轻衣透”的朦胧,是初见情郎时“和羞走,倚门回顾,却把青梅嗅”的娇憨,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少女,竟然已经是醉酒界的常客。

史上最能喝酒的女诗人3首醉酒后的诗说尽了悲凉人生

多年往后,回忆起那个醉酒的傍晚,李清照写下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千古名句,虽已沉醉,好歹还能乘舟归家。
没几天,她又一次“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酒还未醉,人已先醉,一夜过去,“醒时空对烛花红”,少女思春辗转反侧,愁思绵绵,醒来后只能空对红烛。

以上两次醉酒,都不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只消一个“浓”字,就足见醉酒之剧烈,越日清晨酒意还未消散,也不知道这位少女因何而醉?

再往下看,“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来是因惜花而醉,小女儿的心思细腻敏感,又总带着几分矫情,那种痴痴的少女苦处,让人以为既可笑又怜爱。

嫁为人妇

《蝶恋花》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更阑犹剪灯花弄。

还记得李清照初见情郎的娇憨吗?那是最初的美好。

婚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度过了一段幸福的生活,他们都有良好的家世,都是有才之人,又有着共同爱好,李清照为了丈夫的奇迹,陪他一起整理《金石录》,连夫妻之间的小游戏都是“赌书泼茶”,充满了浪漫的文艺气息。

如果剧本一贯这样发展下去,真是让人艳羡的神仙眷侣。

而好景不长,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总是聚少离多,这不,每当思念丈夫时,她都会借酒浇愁,春心已动,可“酒意诗情谁与共?”无人可共,从白日到残夜,这满心浓愁何以排解,只能“更阑犹剪灯花弄”。

闺情和伤别,是墨客永恒的主题,男性墨客总爱揣摩女性生理,以作闺情诗,难免艳俗,像李清照这般,把春心描写得纯情又多情,细腻且高雅,真真是难得了。

丧夫之痛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干瘪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小雨,到薄暮、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前所说,初见是美好的,相思虽苦,却也是甜蜜的忧闷,不幸的是,李清照45岁这年,那个让她又爱、又恨铁不成钢的男人,去世了。

她爱赵明诚,由于一个女人对爱情所有的抱负,都在赵明诚身上实现了,她恨赵明诚,由于一个男人对国家的担当,在赵明诚身上一点也看不到,赵明诚当逃兵的时候,她乃至写下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讽刺这个爱了生平的男人。

但是,对45岁的李清照来说,对一个丧夫的女人来说,所有的恨都不值一提,她心里只剩下对丈夫的深深吊唁,更大的打击是,此时的南宋已经亡国——丧夫、亡国,李清照只能更加沉迷于酒精,来麻痹自己,可是早已有人说过:借酒消愁愁更愁。

李清照的满腔痛楚和哀愁,又岂是“三杯两盏淡酒”能够抚平的呢?

“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
怎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