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浙江省各地的医护职员组建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
他们历经漫长的奋战。
从1月25日(大年初一)到3月21日,出征武汉的浙江省增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在抗疫一线奋战了整整57天,这是浙江增援湖北医疗队中在前哨韶光最长、事情量最大、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且出院人数最多的军队。
“很荣幸,我们为这么多生命站过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传染科副主任医师皮博睿如是说。
可这连续57天“站岗”背后的危险、艰辛,有几个人敢说自己能“感同身受”?

浙大二院援汉医疗队为患者进行支气管镜勾引下的气管插管操作。
他们有让民气疼的“个人记录”。
疫情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职员必须永劫光身着防护服。
为了节省韶光,节约防护服,他们不吃不喝不安歇。
1月25日大年初一,浙江医院的王浙桦医师创下10小时发热门诊一直接诊的个人记录。
她在朋友圈中写道:“早上6:20起床,吃了4个水饺出门,接诊了74个病人,没喝水、没用饭、没上厕所到现在,无力回家用饭了……”对这些笔墨感到最心疼的一定是她的亲人。
他们相互给予隔空拥抱。
在疫情期间,天下上最迢遥的间隔竟然是近在咫尺,却只能隔空拥抱。
2月9日下午,浙江台州三门县公民医院消化内科年夜夫陈强,给他奋战在隔离病房的妻子楼一峰送换洗衣物。
1分多钟的短暂相聚,两人只能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间隔。
近在咫尺,陈强却只能给妻子一个大大的隔空拥抱。
这一个拥抱,有鼓励,有期望,有安慰……抗疫夫妻,当仁不让,夫妻情深!

他们在救人之余写论文,遍及救助知识。
杨向红,浙江省公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作为浙江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一员,于1月25日赶到武汉,入驻武汉四院,担当危重病救治组组长。
除了救人,她在繁重抗疫事情之隙接连在海内顶级医学杂志上揭橥两篇有关抗疫文章。
写文章辛劳,更何况她还是在那么繁重的事情之余写论文。
她说:“将临床履历及时分享,可对救治病人有所帮助。
” 这些医护英雄心中有大爱,为我们的生命筑起防疫的长城。
但英雄不是神,他们也是普通人。
他们迎难而上,一身所携也是如我们一样平常的血肉之躯。

灾害总会过去,而随着灾害的结束,英雄们又转换了角色,就像蜘蛛侠那样,脱下装备,回到家中。
此时他们是某人的丈夫、妻子、孩子、父母。
在没有灾害的时候,他们看起来是那么地普通、平凡。
在平凡的日子里,别忘了他们曾经为我们逆行战斗过!
我们最该问问自己:该用什么向这些英雄致敬? 韶光永在流逝,街市终归太平。
有无数个随时都会化为英雄的人为我们战斗,有众人的善良、原谅与理解,这个社会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而我最期待的是:愿所有归于平凡的英雄,都能被温顺以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陵犯了您的合法权柄,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感激。
( 文章来源:浙报融媒体)

逆战丨愿所有归于平凡的英雄都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