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非遗馆中秋“古琴之夜”奏响鹅潭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湾区圆月皎皎,三江琴音袅袅,琴音与满月交相照映。
9月16日晚,“我们的节日——月盈清音中秋古琴展演”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广东省非遗馆”)非遗戏院拉开帷幕。

展演环绕“承·国风”“融·同辉”“圆·和鸣”三个篇章依次展开,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跨界演绎,将古琴艺术、太极拳、中国书法等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创意领悟,共同擦亮中国走向天下的“非遗名片”。

视频|DNA动了广东省非遗馆中秋古琴之夜奏响鹅潭

这是一场陶然忘机的视听盛宴,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主理方先容,展演不但展现了古琴艺术的深厚秘闻,更表示了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活力与代价。

余音绕梁演绎大国之风

古琴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口述流传史和近三千年的实物考证史,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第一篇章以“承·国风”为题开启古琴艺术“寻根”之旅,带不雅观众感想熏染大国之风的深厚文化秘闻和独特艺术魅力,领略古琴本真。

在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东笑的带领下,“修竹琴舍”团队带来了《熏风畅》《诗经·鹿鸣》《碧涧流泉》等经典曲目。
在《熏风畅》的琴声中,仿佛听到了先民对“熏风”的赞颂与期盼,感想熏染到了古人的聪慧与情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高朋,鼓瑟吹笙。
”随着弦歌《诗经·鹿鸣》响起,听众们的思绪仿佛穿越千年,感想熏染到风雅颂时期的那份朴实和朴拙。
琴箫合奏《碧涧流泉》又如一股清流,洗尽尘嚣,令人沉醉于山林间的宁静与清闲。

谢东笑先容,《碧涧流泉》是岭南古琴代代相传的名曲,充分表示古人“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史记》曾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相信这是对《诗经》最好的演绎办法。

第二篇章“融·同辉”同样精彩纷呈。
太极剑随《鸥鹭忘机》起舞、书法与《梅花三弄》对话、粤曲共《彩云追月》唱和……非遗跨界互助带来的领悟节目,使不雅观众既能欣赏到千年古琴的精妙与深邃,更能感想熏染岭南非遗“双创”的当代新生。

太极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娟见告,这次演出是太极剑与古琴跨界的首次考试测验,两者都有虚实分明的相通之处。
“书法与古琴同样具有柔中带刚的特点,两者领悟演出让不雅观众更好感想熏染与古人相通的精神。
”书法家张帆说。

琴瑟和鸣共谱“湾区同心”

随着随处颂扬的《彩云追月》响起,袅袅余音再次撩动湾区民气中的文化DNA。
“这也是我们粤曲与古琴的首次互助,没想到两种非遗的相遇如此和谐,给我们带来不少惊喜。
”广东粤剧院青年演员谭清怡说。

古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悠扬旋律,随着稚嫩的童声朗诵传来,同样勾起无数不雅观众望月怀人的情绪共鸣。
广东省朗诵协会理事刘禹辰先容,苏轼《水调歌头》是写给弟弟苏辙的作品,诗朗诵也通过大人与孩子共创完成,更好表示文化传承的意义,“让孩子们随着古琴朗诵也是一次创新考试测验”。

“高山流水遇知音”,“修竹琴舍”王一萌、李贞莹携手演绎的古琴二重奏《高山·流水》,则以琴音描述一幅古朴宁静的水墨山水画,带领不雅观众感想熏染伯牙子期那份传唱千古的知音之情。

电影配乐《沧海一声笑》的压轴登场,更引起不雅观众阵阵热烈掌声。
这首源自喷鼻香港电影《笑傲江湖》的经典之作,出自著名填词人黄霑手笔。
他奥妙地将中国传统音乐“宫商角徵羽”的五音排序,蜕变成旋律起伏、朗朗上口的小调,配上豪情满怀的歌词,超脱世俗的洒脱之情迎面而来。

月盈清音中秋古琴展演实行导演张悦晟表示,以《沧海一声笑》作为整场演出的动人终章,不仅诠释了“湾区一家亲”的温馨情绪,也将更进一步抒发“湾区心连心,文化共照映”的美好愿景。

主理方先容,“我们的节日——节庆‘叹’非遗”中秋系列活动也将在中秋当天连续上演。
未来,广东省非遗馆将以带来多元化的活动盛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抖擞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知足公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干系阅读

迎中秋,“叹”古琴,多项人类非遗携手亮相广东省非遗馆

【采写】南方+ 杨逸

【拍摄】南方+ 仇敏业

【剪辑】南方+ 金镝

【作者】 杨逸;仇敏业;金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