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大都有一个念念不忘之人,今人称之为白月光,古人只道是故人

一声故人,隔着茫茫人海与悠悠岁月,足以将说不清的情愫与诉不尽的衷肠,雷霆万钧涌来。

在古诗词里,这故人当然可以是爱而不得的白月光,但更多的时候只是指交情里的旧交老友。

他是王维在渭城朝雨饮酒送别的元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是李白在黄鹤楼目送远去的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五首故人诗词难忘旧时岁月三楚故人皆是梦十年陈事只如风

故人送别时会依依不舍,离去后也会牵肠挂肚,彼时白居易春游曲江,“忽忆故人天涯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彼刻故人元稹身处梁州,默契十足,“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待到异日久别相逢,又会患得患失落,“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故人之间的生离足以令人悲哀,莫要说“故人已为土,衰鬓亦惊秋”,苏轼与故去的恩师欧阳修,那可是天人永隔了。

一声故人,看似大略,却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岁月洗礼与空间阻隔,才能有幸长相守与常相伴。

就像孟浩然在一个平凡之日,笑纳“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一边珍惜当下,把酒话桑麻;一边期待相逢,还来就菊花。
看似大略平凡,却在劳碌的日子里最难得。

目前就一起回望旧光阴,试看还有哪些故民气与故人情,拥有着不逊色于白月光的杀伤力。

1.故民气变,旧爱相见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汉《上山采蘼芜》

世间有一种故人,叫做最熟习的陌生人,是无法坠欢重拾的旧爱,亦难以淡然处之的前任。

详细到古典诗词里,此类故人多指弃妇,《诗经》里的《卫风·氓》《邶风·谷风》早有涉及。

而这首诗,属于汉乐府民歌。
它讲述了弃妇与前夫意外相逢,既没有拜伦式的以泪水、以沉默,也没有王菲式的“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

两个人就像唠家常般娓娓道来,女子开阔讯问新任妻子如何,男子老实回答未若故人姝。

女子的发问实在不过新人复何如,男子却用六句作答详细阐述新人不如故,全诗不过才八句。

而新人比不上旧人的重点,不过是女红技艺相差悬殊,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纺织代价低。

素贵缣贱,长于织素的旧人更具有社会代价,但这也解释了男子喜新厌旧的本性从未改变。

如今说再多新不如故,都改变不了曾经抛弃女子的事实。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既然边幅相差无几,当初为何要选择一个女工不如前妻的女子,而得到后却又在这里懊悔。

与其说手爪不相如是生厌的情由,不如说是纳兰慨叹的“等闲变却故民气,却道故民气易变。

弃妇面对前夫这番懊悔说辞的反应诗中没有展现,可此处无声胜有声,这留白本便是答案。

纵婢女子被抛弃的情由只是由于无子,她上山采摘的蘼芜象征多子,那也是一种无声的控诉。

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下,“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言犹在耳。

2.故人相忆,深交零落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公元744年,李白、高适与杜甫同游梁宋,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坛的“三曜相汇”奇不雅观。

经此一行,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杜甫对高山仰止的李白更是追慕不已,多次写诗思念。

后来杜甫流落到秦州,昼夜担忧被流放夜郎而死活未卜的李白,“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可这份故人之情究竟只能留在诗里,余生二人再无相逢,反倒是高适与杜甫在蜀地几度相逢。

彼时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又因房琯之事触怒龙颜的杜甫,余生不被重用,只能四处流落。

公元759年杜甫辗转到蜀地,正是得益于高适和严武的帮助,才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安定下来。

高适对付杜甫来说,不是像李白那般须要举头仰望的云端,而是踩在泥土而雪中送炭的故友。

杜甫乐意向高适乞助,“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也感念故人合作,“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他不怕高适看到自己的窘迫,若不是挚交好友,不会如此直接开阔,足以见得二人关系瓷实。

公元760年高适改任蜀州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往相聚,二人久别相逢,感慨万千。

一年后的人日,也便是正月初七,高适想到辗转流落的杜甫,还在为之深深同情与愧疚。

当时场合排场依然动荡,远有中原安史叛军,近有梓州叛乱,忝居刺史之位的高适依然心有不平。

他忧虑国事,愤恨不遇,更对故人杜甫的处境充满关怀,只能寄诗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四年后高适重返长安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杜甫无法当面告别只能寄诗泪别,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此后浮云流水,二人或许有过些许疏离,但杜甫永久记得那年浣花溪畔的草堂,“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3.故人不来,乡思难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唐·韦庄《章台夜思》

韦庄笔下的故人,不是写给前任,也不是纯挚写给老友,而是写给故乡的人与事。

在一个清秋月夜,他听着凄楚哀怨的琴瑟之音,宛如凄风苦雨在夜色中不断环抱与回荡。

又似当初湘江女神思念已故夫君舜而弹起的瑟音,如泣如诉,煎民气,断人肠,不忍谛听。

此时韦庄孤影对孤灯,残影对残月,再加上不绝如缕的楚角哀鸣,分外思念远方故乡与故人。

可芳草迟暮,春光已逝,从春到秋便是如此匆匆,依然不见故人踪影,依然无法回归故土。

他也想鸿雁传书,但秋雁南飞,无法为他寄去书信,只能独自忍受着伤离最是清秋的哀愁。

如此秋夜,韦庄面前不断浮现的故人与往事,或许就如他送别朋侪时所言:三楚故人皆是梦,十年陈事只如风。

4.故人万里,相思断肠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唐·温庭筠《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

同样是思乡怀人,温庭筠笔下的故人,更多指向旖旎爱情里的情人,而不像韦庄只是将妻子纳入亲友之中。

温庭筠以思妇的口吻入笔,在一个明月如霜、梨花似雪进而分不清是月白还是花白的春夜,热切思念那个远在万里关山之外的征夫。

这里的宫,不是皇宫大院,而是泛指女子居住的深闺,取“宫谓之室,室谓之宫”之义。

此时女子孤枕难眠,看着梨花明月两销魂,织着金雁双宿双飞,对夫君的思念愈发缠绵情深,不由泪湿绣衣长。

如今故乡正芳菲,不但有杨柳色依依,更有绿窗人似花,都是最好的锦绣年华,可惜无人与共。

尤其旧燕已归巢,可故人何时归。
女子千回百转的等待无需直言,这满目柔情的画面就已见告我们答案:梨花春月夜,金雁一双飞,燕归君不归。

这种情人分离时的故人相思,岑参也曾在“洞房昨夜东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里深情思念,还要千万里梦中追寻: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5.故人江山,物是人非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当故人与故国联系在一起,这份物是人非就不是纯挚个人的小情小爱,而是满怀家国之思。

这首词最为随处颂扬的金句,莫过于结尾慨叹的年光时间不为少年留,难复桂花载酒的少年心性。

可这种凄美而深刻的人生滋味,刘过用了二十年才能彻底了然,他失落去的不但是二十年纪月如水,还有生平壮志未酬,一世收复无望。

二十年前刘过登上武昌定远楼的时候,还是斗志昂扬,还与一众好友指示江山、激扬笔墨。

他还寄希望于科考能为其赢得北伐的入门券,可二十载弹指一挥间,屡试不第,终生布衣。

但即便如此,刘过也三番五次上书抗金,像莫逆之交辛弃疾那般笃定,生平践行抗金主见。

二十载风云变幻,有些故人已经不在,纵使尚在人间,很多人也如他这般再无昔日心性。

不是由于不争,不是由于年迈,而是由于无望。
旧日江山依旧,偏安一隅依旧,而增长的却是新愁,进步神速,日益沉重。

尤其此词书写的韶光不明,一说此时辛弃疾已故去,一说三年后故去,故人曾到否的遗恨无论是哪种情形都令人无法承受。

刘过心中所盼,一如辛弃疾所愿,哪怕“向河梁、转头万里,故人长绝”,也要学苏武守节不屈、义不容辞。

读完几首诗词,不知此时谁动故民气。
愿一点灵犀千里月,云遮不断故民气。

#冬日生活打卡季#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欠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