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春晚》(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起归。
【注释】
春晚:暮春傍晚。
夕晖:夕阳的余晖。
昏鸦:薄暮时的乌鸦。傍:环绕。
吟:诵读诗文。
阑(lán)干:栏杆。
樵(qiáo)渔:樵夫、渔夫。
【译文】
暮春时节,清风拂过落花纷纭,我轻掩柴门,在夕阳的余晖中,几只归巢的乌鸦绕着树林盘旋。这情景令人诗兴勃发,吟完诗后在栏杆边小立少焉,远了望见回家的路上的渔夫樵子的身影。
【赏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别号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师长西席。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这首诗创作于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任南康知军。一个暮春之晚,见村落庄暮春晚景动人而作此诗。
红日西沉,墨客“小立阑干”不雅观赏村落野景致:近看柴门,见落花纷纭;了望树林,有昏鸦数点绕林;放目遥望,乡间小路蜿蜒的尽头,樵夫渔子,陆续归来。好一幅村落野薄暮时分谐和、安谧的意境。然而安谧之中却又充满灵动,但见花自“落”,鸦在“飞”,人正“归”,这三个动词,为这安谧的环境增长了鸟飞鱼跃的活泼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