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入长安”期间写了不少诗篇,“记录”了他求仕的悲辛和深刻的感悟。

玉真公主别馆,写下了《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李白初到长安,本打算通过张说、张垍父子引荐。
不料,张说病重,其子张垍嫉贤妒能,采纳“冷处理”,把李白置于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
其时,玉真公主别馆已经荒废,玉真公主已良久未到别馆。
李白苦等不见,食品匮乏,又遭遇淫雨,连日不断,生活举步维艰。
李白大有受人愚弄之感,故以此二诗抒怀泄愤。
其间,李白还写了《玉真神仙词》:“玉真之神仙,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面对玉真公主的行踪不定之态,盛赞之余,李白大有可望而不可即之感。

在长安周围游历期间,李白写下了《豳州行上新平长史兄粲》《留别王司马嵩》,表达内心苦楚,渴望引荐。
《下终南山过斛斯隐士宿置酒》《登太白峰》疑也写于这期间,暂无定论。
从这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看,写在一入长安期间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在长安期间,李白结识了“救命”好友陆调。
经陆调先容,李白认识了落魄士子王炎。
王炎“京漂”长安没有着落,打算入蜀。
临别之际,王炎演奏《古蜀道难》,李白作《蜀道难》,同时作《送朋侪入蜀》及《剑阁赋》,表达对朋侪入蜀的关怀与慰勉。
尤其是《蜀道难》,蜀道之奇险由此历久定格,发出了蜀道难世(仕)路更难、时运多舛、人生多艰的感叹。

李白之问266120  李白一入长安时期写了哪些重要诗篇

在离开长安前后及回程途中,李白还写了《长相思》(其一)《行路难》(其一)《梁甫吟》《梁园吟》《春夜洛城闻笛》等名篇。
尤其《长相思》其一,以喷鼻香草美人喻明君,言怀才不遇之难,犹如“美人如花隔云端”。
《行路难》其几次再三次言世(仕)路之极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再次呼唤明君,渴望像吕尚、伊尹那样溘然被明君礼遇。
只管“行路难”,但墨客仍旧空想武断、信心必胜、寄希望于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入长安”的经历,使李白对大唐盛世的实质有了最直接、更深切的认识,对人生的艰辛急难、对空想的追求有了更切身、更彻骨的体验,他的诗更有深度、更有现实感,他的情绪更加充足、更加纵横恣肆,诗歌风格在豪放中加注了浓重的幽愤——忧时亦忧己——忧时运,盛世光影里暗藏危急;忧己之不遇,大有希望渺茫、出息无路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