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闿生《诗义会通》: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

钱钟书《管锥编》:《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
已开后世小说言情生理描述矣。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听歌说诗词诗经郑风子衿佚名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全诗五十字不到,字少而意多,紧张笔墨都用在刻划生理活动上,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景况犹在面前。
末端的内心独自,通过夸年夜修辞技巧,造成主不雅观韶光与客不雅观韶光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感情生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生理描写手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当代学者一样平常认为这是一首情歌。
主人公与恋人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望眼欲穿,发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
孔颖达疏:“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
”朱熹《诗集传》云:“此亦淫奔之诗。
”这些不雅观点今人多不从。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网络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个中6篇笙诗有目无诗),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壁镜子。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网络民间歌谣,整理后交给太师(卖力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期间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孔子评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教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汉武帝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敬拜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