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村落落,那些曾经熟习的面孔早已寥寥无几,而一些儿童欢颜笑语的问这位陌生人是从哪里来,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自然有无限感慨,随手偶得,顺理成章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经典名篇《还乡偶书》:
还乡偶书幼年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儿童们瞥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讯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这首诗是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贺知章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洒脱。
此诗第一、二句中,墨客置身于故乡熟习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起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离家时正值风华正茂,回来时却已经白发苍苍了,乡音未改,人却不是当年的那个青年了,墨客回忆自己的生平:在外流落了那么久,现在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多年的故乡了,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离家已经太久了。
第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成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场面,在表面玩耍的孩子看到一位远道而来的陌生人,都笑着问从哪里来。回到自己的家乡却没人认识,对付墨客来说,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垂老颓败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可谓人生易老,岁月无情,耐人寻味。
宋代大文人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还乡偶书》之以是能千古传诵,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画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措辞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绝不雕琢。此刻墨客错综繁芜的心情可想而知,夷易的笔墨后蕴含着深奥深厚的人生思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