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玄月节,露气寒冷,将凝集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集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由来
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涌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我国传统将露作为景象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集为霜了”。
寒露·三候
鸿雁来宾:寒露之日,“鸿雁来宾”。鸿雁白露节气已经开始南飞了,此时是末了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雀入大水为蛤:后五日“雀入大水为蛤”,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飞归天为潜物,古人对感知寒风严明的一种说法。
菊有黄华:再五日,“菊有黄华”,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着花,独占菊花因阴气而着花,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寒露·习俗
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景象又十分适宜登山,逐步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遐龄”。
不雅观红叶
寒露时节到喷鼻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气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秋风飒飒,黄护叶红。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喷鼻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北京、杭州等地市民斗蛐蛐儿的高潮期。蛐蛐儿也叫匆匆织,一样平常听见蛐蛐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景象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匆匆织鸣,
秋钓边
在我国南方,寒露节气,酷热已退,阳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人们纷纭外出赏花、吃螃蟹或钓鱼。因寒露时节,气温低落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以是有“秋钓边”之说。
吃花糕
寒露节气一样平常与重阳节在韶光上附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后,有吃花糕的习俗。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吃芝麻
寒露到,景象由风凉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季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寒露·养生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景象干燥,昼热夜凉。此期间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涌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乃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
以是要把稳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喷鼻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浸染的食品。
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把稳补充水分,多吃雪梨、喷鼻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时令的开始,在这段韶光里,我们该当把稳什么,又该有选择地摄取哪些食品来保养自己呢?
在这节气里最随意马虎诱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此时的景象实际上是夏秋暑热与秋凉干燥的交替,最随意马虎患上时令交流的感冒发热,这些时令性的常见病都要充分戒备,加以当心。
寒露·诗词
池上
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送槐广落第归扬州
韦应物
下第常称屈,少年心独轻。
拜亲归海畔,似舅得诗名。
晚对青山别,遥寻芳草行。
还期应不远,寒露湿芜城。
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张九龄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
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
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
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
仰霄谢逸翰,临路嗟疲足。
徂岁方暌携,归心亟踯躅。
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
黄雀行
李频
欲窃高仓集御河,翩翩疑渡畏秋波。
朱宫晚树侵莺语,画阁喷鼻香帘夺燕窠。
疏影暗栖寒露重,空城饥噪暮烟多。
谁令不解高飞去,破宅荒庭有网罗。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愉快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