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清帝逊位,各地军阀虎视眈眈,为地盘而明争暗夺。
特殊是1916年袁世凯因尿毒症而亡后,北洋军阀陷入群龙无首的田地,再无一强人可服众、弹压。
大小军阀相互攻伐,轮流坐庄。
各军阀头目除在军事等硬技能上一拚之外,在文化等软实力上也一较高低。
诗歌因其篇幅精悍、传播力强等特色,深受各路军阀的青睐,成为他们秀肌肉的场所,期望在诗上艳压群雄。

一、“诗皇” 袁世凯

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出生于河南项城,曾盗取革命成果,并意图称帝,招致全国反对,不得已取消君主立宪国体。

平易近国军阀们的诗谁艳压了谁

袁世凯出生于世家大族,条件优渥,但读书不入其法,生平未中秀才。
后人对他的诗评价却不低,认为其刚柔相济,绵里藏针,气候非凡,有些还饱含哲理。
袁世凯喜食鸡蛋,传闻早餐需食用20个鸡蛋,大概是鸡蛋给了袁世凯灵感,让他在诗上独树一帜。

袁世凯少时颇具抱负,曾自言:“假如手上掌控十万精兵,就可横行天下”(当然,这事如果没成,就被当做疯子,成了,则被认为肚量胸襟大志)。
其诗《言志》中“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充满童趣。
宣统二年,因“足疾”养疴于河南安阳,闲做钓鱼翁,作了《登楼》一诗,其同党拍须此诗有帝王之象,异日必登九五。
袁世凯因其诗歌意象和个人经历,可为民国军阀的“诗皇”。

言志

面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

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登楼

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

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

二、“诗豪” 冯玉祥

冯玉祥

冯玉祥以长于倒戈有名,生平8次临阵倒戈,被戏称为“倒戈将军”。
冯玉祥1882年出生,安徽巢湖人。
冯戎马生平,在多个决定历史走向的事宜中扮演主要角色。
因附和三民主义,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笃信基督教,发动河南境内的毁佛运动;与蒋介石拜把子,却又反蒋参与中原大战。

冯玉祥粗通文墨,极爱写诗,生平留下1400首诗(一说2000余首),相称高产,可谓民国军阀中的“诗豪”,按现在的话来说,是个高产的文青。
冯诗风格浅近,雄浑爽利,口语痕迹浓郁,打油诗特色明显,冯自誉为“丘八诗”。
周恩来总理曾赞冯玉祥的诗:“丘八诗体为师长西席所倡,兴会所至,嬉笑怒骂,都成文章。

在古代语境里,诗以言情,诗歌是抒发情绪、申明志向的主要载体。
广为流传的《植树》(一说《护林》)中云“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情绪十分直白和浓郁。
游泰山而作的《山轿》一诗,借轿夫之辛劳,言明轿夫应要为国所用。

植树

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

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山轿

上泰山,坐山轿,好看风景好逛庙。

一个人坐着两个抬,三把肩舆爬盘道。

爬盘道,真苦劳,逐步牢牢总不到。

肩头皮带千斤重,汗流气喘心急跳。

一劳苦,一逍遥,抬的坐的皆同胞。

国难当头必要管,韶光劳力不白抛。

大名山,电车造,凡事都运用科学。

韶光劳力为国用,一点一滴皆生效。

三、“诗妖” 张宗昌

提到民国军阀的“作诗才子”,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是“三不知”(兵不知有多少,钱不知有多少,姨太太不知有多少)的奉系军阀张宗昌。
张宗昌经历堪称传奇,1881年出生于山东莱州,少时贫寒,因山东饥荒而闯关东,不久在沙俄混出名堂,后投靠北洋军阀,做到了直鲁联军总司令。
民国军阀多为祸一方,张宗昌也不例外,杀害多位革命人士,终被仇人之子郑继成所杀。

张宗昌据传留下多首诗,其诗文笔清奇、用语直白、不拘一格,意象虽差了很多,但以奇取胜,读起来十分解压。
同样游泰山,张宗昌是真的在游泰山,所作《游泰山》流传甚广,被认为是张的集大成之作,读之朗朗上口,可谓是“孤篇压军阀,一诗盖民国”,此诗一举奠定了张宗昌的民国军阀“诗妖”地位。
《大明湖》一诗则首创了民国诗歌的“软萌派”。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四、后记

民国其他军阀如吴佩孚、曹锟等,皆有诗作流传,但总量较少,亦无特殊出彩之处,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按“娱乐至去世”的不雅观点来看,“诗妖”张宗昌的诗无疑能虏获很多人的芳心,艳压其他军阀压力不大,乃至比起浅浅的诗,也不遑多让。
仔细品味张宗昌的诗,能创造这绝非人类随意敲键盘就能敲出来的,大概只有猴子才能高他一筹,毕竟猴子是能敲出莎士比亚全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