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君子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仍能谨慎从事,自我反省。

“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的空想化人格,以行仁、行义为己任。
《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君子须慎独,慎独自察方不疚。
故不论是修身还是治国,都不可自欺欺人作茧自缚,而要学会慎独。

《中庸》中也强调“律己慎独”,里面写道:“定命之谓性,任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怖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者不欺暗室,不畏人知畏己知。
比如,子罕巧拒宝玉而言“我以不贪为宝”;再如,元朝许衡面对无主之梨时“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坚守。
就此而言,兰生深谷自身喷鼻香,慎独者不因周围人之多寡而改变自身言行教化,哪怕身处无人之空谷亦能保持清净,散发自身清香。

对党员干部来说,慎独是一种难得而又必须修炼的品质。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教化》一文中将“慎独”作为党性教化的有效形式加以提倡,他认为“纵然在他个人独立事情、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在我们党内,有许多精良的党员干部,比如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他们顺应君子之德行,自觉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掌握的意识和能力,做到了慎独慎初慎微,堪称清明净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的典范。

律己慎独见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风致。
从日常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严起,始终坚持高标准严哀求,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不仅是每一位党员干部提高党性教化必修的为政课题,而且是我们党成功应对长期执政磨练,化解各种困难寻衅的主要法宝。
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却党的初心和义务,越不能损失自我革命、自我完善的精神。
近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将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持续改进党风政风,推动社风民风向好向善,赢得了公民群众的衷心支持与推戴。
这也再次表明,其身正,不令而行。
为政者只有带头律己慎独,从我做起从小严起,才能实现以上率下,形成持久的示范效果。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却来时的路,党员干部特殊是领导干部不论身居多高地位、手握多大权力,都要将律己慎独作为终生课题,不仅要主动接管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还要不断加强自律自警,真正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古人后一个样,时候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肆、不越轨、不逾矩。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李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