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墨客杨万里写景状物,描形绘态,重神韵,重性灵,心与物游,情与景谐,常常创造出一个个活灵巧现、饶故意趣的艺术境界来。墨客视自然为朋友,视万物为心腹,凝神默会,交心交性,物我相融,不分彼此。小诗《新柳》笔调清新明快,意境清丽活泼,情趣引人入胜。诗歌是这样写的: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全诗环绕一个“新“字展开行文,“新柳”“新”在何处?有何意趣?有何风彩?墨客紧张从“色彩”和“柳影”两个方面落笔描述。先说柳色。
柳条
池塘岸边,百尺垂柳轻拂粼粼波光,嫩绿浅黄倒映如镜水面,墨客欣喜,墨客更希望,希望这青青细柳永留浅黄,永葆青春,不要变成深青翠绿,不要减却活气韵致。显然这是墨客一厢宁愿的抱负,新柳究竟要变成老柳,新柳永久不可能留住春天,活气发达终有飘零凋落的时候。墨客不是不知道,但是,你看杨大墨客,明知不可,偏偏期望,荒诞之中有合理,期望之情很执着。再看墨客说话的口吻、语气,“莫……”,股以嘱,苦口婆心,是劝告朋友,是关心心腹,情意恳切,态度明了。
池塘岸边
新柳,在墨客心目中,不再只是一枝柳,而是一位懂感情,通性灵,有生命的朋友,人柳之间心领神会,灵相通。面对朋友,墨客怎么想就怎么说,想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忌讳,没有润色,一派天真,一派机趣。柳条缠不住春天,墨客留不住春天,但是诗歌却可以轻描淡写,留住春天,留住新柳。于是,我们知道,杨万里笔下的柳,总是那么婀娜多姿,活气勃勃。诗中的用词也颇有韵味。“拂”字是蜻蜓点水,是轻轻抚摸,是随风飞舞,是临水对照,柳之清新,柳之妩媚,柳之活泼,柳之闲适,一并“拂”。
蜻蜓点水
“银塘”是说池水清亮,闪闪发光,特殊是在丽日映照之下,白晃晃,水汪汪,很诱人,很残酷的样子,这种色调与新柳的浅黄嫩绿形成了比拟。柳之色,明丽动人,柳态之清新标致,宛然可睹。“且莫”是切莫的意思,墨客对话新柳,约定期许,干打发,万叮嘱,情真意切,动听肺腑。墨客对新柳有个心愿,希望美好春色永驻人间,希望俏丽春天永不消逝。诗歌三、四两句紧张是描写柳影,全是墨客的想象。墨客认为,垂拂的柳条未必能挨着水面,只是那水中的柳影把它拉得很长很长罢了。
池水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本来,柳影的形成是阳光照射和水面波光综合浸染的结果,只要阳光照射的角度恰当,柳条越长,柳影便越长,柳条越短,柳影便越短,柳条的是非决定柳影的是非,但在墨客的想象中,不是这么回事,是水中的柳影吸引柳条,把它拉长的。你看,柳影多情,惹弄柳条,柳条不甘,追逐柳影,彷佛双方在比试,在戏弄,多么有趣,多么活泼。静态的画面被墨客点活了,柳的活气活力全在这临水自照,摆长弄短的画面中显现出来。
阳光照射下的柳影
“蘸水”已见柳条垂拂,触及水面的形态,更见长势茂盛,买卖盎然的精神状态,再加上墨客的妙想,不是它自己长长,而是柳影拉长的,“引”字化静为动,活泼机灵,角度新颖,创意不俗。一株新柳,抽枝长芽,枝繁叶茂,自自然然,平平淡淡,但是,细心敏感的墨客却从中创造了浓郁的诗意和奇妙的意趣。留住浅黄,留住新柳,留住春天;留春之情,惜春之意,蕴藉出之。柳条垂拂,逐影比长,活气勃勃,意趣多多。
新柳抽枝长芽
柳影沉沉,不动声色,却拉扯枝条,无理嬉戏,机灵活泼,有情有味。平淡、自然的情景一经墨客的诗心烛照,便灵动鲜活,光彩照人。只有迷恋自然,钟情自然的墨客,才有如此奇特之想,才有如此奇妙之情。读杨万里的一株新柳,便是读一个生命灿然的天下,读一个俏丽永恒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