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不过蚊子就写诗“鄙视”它们吧!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便是韩愈和范仲淹夜遇蚊子,专门为它们写下的诗,两首诗看似都诙谐搞笑,但这泰然的境界一样平常人可是达不到的,最主要的是两首诗还写出了人生的大聪慧。
让我们先来读一读韩愈的《杂诗》:

《杂诗四首.其一》

朝蝇不须驱,暮蚊不可拍。

蝇蚊满八区,可尽与相格。

韩愈和范仲淹专门为蚊子写的趣诗看似幽默却写出了人生大年夜聪慧

得时能几时,与汝恣啖咋。

凉风玄月到,扫不见踪迹。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对待蚊子的问题上,也是颇有心得的。
诗的前两联韩愈就表示早上的蚊子不用赶,晚上的蚊子也不用拍。
这倒不是由于不想打,而是它们到处是,根本拍不完。
看样子昌黎师长西席对这蚊子也确实是没了办法。
虽然打不去世它们,但韩愈还是找到了安慰:等到9月秋风吹起,这些蚊子就会无影无踪。

通读这首诗,虽是信手拈来之作,但却饱含了人生哲理。
生活中会碰着很多小人恶人,也会碰着不少不顺心的事,若是自己没了办法,就不用再纠结了,统统都交给韶光吧,看它小人能得志到几时。

与韩愈比较,范仲淹对蚊子的态度也是颇故意思的,概括起来便是:你不走我走!
让我们来看看范文正公这首诗:

《咏蚊》

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

但知离此去,休要问出路。

这首诗是53岁的范仲淹在戍边西北所作,当时的条件非常艰巨,范公被蚊子咬得弗成,便写了这首《咏蚊》。
诗的前两句还真把蚊子写出了美感:吃饱了的蚊子就像一颗圆圆的樱桃,身形沉重;而一旦它饿了,又轻飘飘地像一片柳絮。
范公经由细致入微的不雅观察,通过蚊子饱时和饥来的比拟,将一只可恶的蚊子写得跃然纸上。

而后两句范通则好好地诙谐了一把,意思是:“只要能让我离开这里,上哪里去都可以”。
显然这是戏言,毕竟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公,又怎会怕这几只蚊子。
但在这戏语中我们也读到了他的人生哲学:一时斗不过就避开它的锋芒,以期日后。

通读这两首专门为蚊子写下的诗,实在表示的是两种人生哲学。
韩愈以为为非作歹之徒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人生也不会永久处于困境,总有守得云开的一天。
范仲淹则认为遇事当以退为进,不与恶人争一时是非。
看似两人对蚊子的态度有些许不同,但内涵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众人遇事泰然处之。
大家碰着蚊子时是若何的态度呢?欢迎谈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