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诗难,选宋诗更难。
宋代墨客和诗作都不少,却未曾有一部完全的《全宋诗》,而宋人的题咏寒暄的作品特殊多,散见于条记、诗话乃至于语录、类书里的,每每而是。
如果选宋诗而不以一部《宋诗钞》和一部《宋诗纪事》作材料为知足,那么,就必须负责地在蒐辑辨识上做一番功夫,这不是一件随意马虎事。
宋代诗多,诗论也多,论自己的主见、也论别人的得失落。后人论宋诗,以其道还施诸其身,抑扬出入,也就特殊突出。赞赏宋诗的,以为“取材广而命意新”(曹学佺),排诋宋诗的,又说“终宋之代无诗”(陈子龙)。
本日选宋诗,就必须自具一种手眼,把客不雅观标准和主不雅观好尚同等起来,不为古人所管束,“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这就非有深厚的艺术教化和独至的见地不可。
诗论既多,就好立宗旨、或是反对立宗旨,有所反对就一定有所主见,也就成为一种宗旨,这样,谈宋诗就免不了谈流派,谈师承,而说到流派师承就又不免出此入彼。后人佞宋和非宋的,每每从宗派见地出发。
选宋诗,宗派见地是一重大障碍,得大力打消,但也不能完备否定宗派在宋诗的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浸染,这就又非有识力和胸襟不可。
加之宋诗面孔多,内容题材和表现手腕的适应变革很繁芜,选诗事情既哀求有历史主义不雅观点,也哀求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既要贯彻政治第一的标准,也哀求选的确是“诗”,就更其会感到措手不易了。
因此,历来选宋诗的本子极少,远远比不上唐诗。明朝人的选本不敷论,吴之振、厉鹗的两部大书,实际上不是严格的选政,后来就只有陈衍的《宋诗精华录》,可便是门户之见太显著,着眼之处也为时期所限定,在本日当然是不适用的选本。
二
钱钟书师长西席的《宋诗选注》的出版,使我们线人一新,得到很大的知足。
这个选本,确实冲破了选宋诗的重重难关,无论在材料的资取上,甄选的标准上,作家的评隲上,都足以使读者认识到宋诗的面貌、它的时期反响和艺术表达,它所能为我们本日欣赏和接管的东西。
而钱师长西席在这个选本里,也充分地表露了他的一样平常对付诗的和特殊对付宋诗的见地。而这也正是构成一个好的选本的紧张成分之一。
诗的选本,除了辨体、明例以及综赅一个时期的文学成果、一个地域的文献资料之外,不外乎三种性子:
一是掇存,如元结的《箧中集》,王士禛的《感旧集》之类。
一是楷范,示人以规矩,作读本用,如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沈德潜的《古诗源》、《唐诗别裁》,姚鼐的《近体诗钞》之类;唐人的诗选,令狐楚的《御览集》虽取材鄙近,性子却也是这一类。
一是品藻,为欣赏而作的,如高仲武的《复兴间气集》,殷璠的《河嶽英灵集》等等。
当然这也有相互出入的,例如元好问的《中州集》之于并世交游,就有元氏“箧中”的意思,而王士禛的《叩弹集》之类,既是读本,也为了品藻。而任何一个选本,也一定有选家的欣赏取舍的见地在。
《宋诗选注》就其取材和工具言,乃是近于品藻的性子,而不纯是读本。这从钱师长西席的序、注、评论征引中可以见到(当然,初学者如果取作读本,也会有好处)。我们读这个选本,评价这个选本,这一点怕也是不能忽略的。
三
好的选本实际上是选者的一种创造,好的选本是一个有机体,贯注在中间的是选者自己的识见、议论。
刘辰翁选陆游诗,个中却俨然有辰翁的声音笑脸在。读张惠言的《词选》和朱孝臧的《宋词三百首》,就看出两位选家的不同时期、不同出生、不同人生不雅观和不同的文学见地。
钟嵘的《诗品》只是一些作者的评隲之词,而我们想象作为这些批驳的资料的是一部他自己的选本,这些批驳正是他对自己的选本(不问事实上曾经有过这个详细的选本没有)的赅括。
后来《复兴间气》《河嶽英灵》虽不立品,而引言的形式正是从钟嵘传下的。《中州集》也有引言,每每是精心结撰的抒怀短文。
《宋诗选注》承继了这个好传统,而改变了过去小传和摘句的内容,成为有系统的诗论。翻开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便是这些议论意趣洋溢的引言了。
如果我们找出《宋诗钞》里每一卷前的引言跟它比较,就更令人感到《选注》的作者对这八十位墨客的作品付出了务少涵泳体察的工夫。而从头到尾,又正贯穿着作者对宋诗的意见和取舍的标准。
我起初看到黄庭坚只选了三题五首,有点以为奇怪;读了引言,读了全书序,又读了陈师道、徐俯、陈与义、杨万里诸人的引言和选诗之后,就以为黄诗只选上这几首近体,是确有选者自己的见地的。
四
从艺术手腕上说,宋诗的特点是把唐人的各种技巧全都学来,还不算,再加上诗以外的各种文学形式的表现手腕。
古人说宋人“以文为诗”,实在何尝只以文为诗,词赋、语录乃至于填词的字法句法,宋人也都以之为诗,而用得好的,却总是诗,而不是文、赋、词、语录。
但是有鎔铸,也有相沿,有好处,也有坏处,《宋诗选注》的序里,已经说得很多,在《选注》里,很把稳地选上了各种不同手腕的范本,可以供我们欣赏和琢磨,而也故意识地避免了许多生硬古怪的造作和变本加厉的沿袭。
这里,《选注》就使我们学到了两点:一是,如何从宋诗中学习承继古人的技巧;二是,如何利用各式各样的艺术技巧来作反响繁芜的现实生活的手段。
宋诗的取材很广,个中也无例外地存在着面向现实、批驳现实的和躲避现实、掩护现实的两条不同道路的斗争。或存在着狭隘的个人和广大的社会群众不同的视野。
涌现于本日这个大时期的古典文学选本,无疑的在这两条不同道路方向上,哀求基本上有一个精确的取舍,历史主义地、现实主义地处理它,使古代的作家作品能为社会主义文化生活做事。这是选本的政治标准问题,也是选本的灵魂所寄。
一样平常地说,《宋诗选注》的甄录使读者感到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康健的气氛,在作风上也较能清楚地看到不同作者的个性和创造性。
个中不少的诗篇不同程度地反响了宋代的民族抵牾和阶级抵牾,鼓励了爱国主义和反抗的精神:向“弓箭手”的征集和“雀鼠耗”的制度提出了抗议,给陶者、盐户、织女的痛楚生活作了深刻的描写,对“黄纸蠲租白纸催”、“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的剥削作了有力的讽刺。有些诗篇歌颂了有民族气节的军人和士大夫,诉说了沦陷的遗民的苦处。
《选注》所选的这些作家,诚然都是地主和统治阶层人物,就他们的阶级和他们的时期说,无疑的在世界不雅观上有极大的限定,他们无法打破这个局限,他们的生活和职业也大多数是一定依赖着统治者的剥削,但是对着那个现实,他们在作品里“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恩格斯),这一些可宝贵的方向,在《选注》里已经有相称分量的表现。这是对这个选本值得提出的一点。
五
另一方面,宋诗的形式主义方向是严重的,当时也就有由于反形式主义而却堕入另一种形式主义的。这些各式各样的形式主义是所谓“宗派”的根本。
宋代“江西”之于“西崑”,是反对一种形式主义而堕入另一种更繁琐的形式主义,“江湖”之于“江西”,又是反对一种形式主义而堕入另一种更空洞的形式主义。
《宋诗选注》对付明显的形式主义的作家作品,彷佛是故意识地特殊防备。《选注》托始于柳开,而于江西、江湖的一些“大家”,都选得很严,并不是没有独见的。
当然,如前面所说的黄庭坚的诗选那样,是不是在37卷的“内外集”中,从内容题材和风格上看,就钱师长西席的角度来看,有更具有代表性,宜于选取的东西,我们不妨保留着商量的余地。
可是,选者在这个地方,用自己的选笔对宋诗的不康健的发展提出了应有的批驳,是很名贵的。设身处地,选者在选诗中的甘苦必有可言者,体会到这一点,对读者大概不是无益的。这里也正涉及了对一个时期的文学潮流的意见态度问题。
但是,选者也并没有忽略历来为人所熟习所喜好的作品,北宋朝,选苏轼、王安石最多,南宋朝,选陆游最多,次则范成大、杨万里、陈与义,这便是数百年来大多数人所能赞许的,也是我们本日所随意马虎接管的。
在选本里,不用说有不少仅仅描写个人生活意境和流连光景的作品。这些诗篇有较高艺术造诣,基调也是高朗康健的,是宋诗中存在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该当知道它,并且欣赏它。
虽然那种生活情调是旧的,是跟我们有间隔的,可是“我们也应该保留它,拿它作为一个范例,推陈出新。为什么只是由于它‘旧’,我们就要撇开真正美的东西,抛弃它,不把它作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呢?”(列宁)
在大量材料的采掘和审查上,钱师长西席曾经用了足够的工夫,他在《序》里说:“在统统诗选里,总是小家占便宜,那些统共不过保存了几首的小家更占尽了便宜”。虽也是实情,不过这也不是可以有时侥幸得之的。得有人给保存下来,还得等待选家去探求。《选注》中所采的如左纬、董颖、吴涛诸家,都丰富了宋诗,开了读者的眼界。这样“占便宜”的小家,只怕也是并不为多的。
六
这个选本是品藻评衡的制作,我在这里只谈它的“选”,不详论它的“注”。钱师长西席也并不求详于那些字面典故的出处。有些句法命意是前有所承后有所启的,在“注”里作了一些探索,这对赏奇析疑也诚然有不少帮助。
作者虽不附和那种“无一字无来历”的见地,但在注里有时也采纳了委曲寻究、旁通发明的办法,更有时不免有过于求备之处。
例如讲曾几的“五更桐叶最佳音”,引上刘媛、温庭筠乃至白仁甫的《梧桐雨》杂剧,而实在与曾诗的句意并不很贴切。
必须像尤袤的引言里说“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这样的有原有委,才真是惬心贵当,能解人颐的。
不过全书中、序里、引言里和注里,这样的惬心贵当的地方是很多的,是紧张的,是选注者着意经营、金针度人的地方,而像说曾几“五更桐叶”的例子,却是个别的,不敷为病的。
总之,这本《选注》的“注”只是要给读者一些勾引,作者的深心所寄,彷佛并不在此。
往年读闻一多的《唐诗大系》,以为为之之难,从选钞中也就看出闻师长西席对唐诗的纵面和横面的剖视之晰,用力之深。
这本《宋诗选注》与《唐诗大系》的材料工具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规模不同,因而所用的尺度也就不同,求备求精的欲望也不同。而且在社会主义培植大踏步提高的本日,对选本思想内容的哀求也大大不相同了。两者比较,是很难的。
但选笔的阔大和严谨,同样能为读者所喜好佩服,而学得我们所须要的东西。《宋诗选注》对我们说来大概是更贴近,更随意马虎领受些。古今来大约很少有厘然允当于千万读者之心而全没有缺点的选本吧。如果不是阿其所好,我以为钱师长西席的这本《宋诗选注》是一部难得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