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无边,一幅画卷缓缓展开,流淌的月华,泼洒着浅淡的水墨,千山万水,尘凡万户,共此明月光。

“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三首明月诗词,不问悲欢离合,不惹情思哀怨,只因那一瞬的俏丽。

1.唐代·徐凝《八月十五夜》

皎皎秋空八月圆,常娥端正桂枝鲜。

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三首明月诗词不问聚散悲欢不惹情思哀怨只因那一瞬的美丽

一开始把稳到徐凝这个墨客,是由于他的一首《庐山瀑布》,“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动静相衬,色彩光鲜,全体画面灵动又自然,可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媲美。

徐凝生活的年代稍晚于白居易和元稹,根据他流传下来的诗歌来看,算是个七绝高手,“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便是他的代表作。

而这首《八月十五夜》虽不如《忆扬州》出名,但也颇能代表他一向清新自然,意境高远的风格。

八月十五,一轮圆月高悬中天,如明镜般皎洁透亮。

伫立在夜空下,举头望去,仿佛可以看到,月中的嫦娥仙子正端坐在飘喷鼻香桂花树下。

一年中,没有哪一天的玉轮会像今夜这般晶莹圆润。

以是他才会一贯坐在十二峰前,欣赏着这俏丽的月色,直到月落星沉。

整首诗措辞朴素而自然,却营造了一种很宁静深远的意境,令民气神往之。

2.唐代·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昼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是晚唐墨客,曾和孟浩然一样,隐居襄阳鹿门山。

根据辛文房的《唐才子传》记载,他性嗜酒,曾自号“醉吟师长西席”(这个别号白居易也用过)。

咸通年间进士及第,后出任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结为莫逆之交,两人时有诗歌唱和,世称“皮陆”。

他的诗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响社会现实,言辞锐利;另一种则是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自然清丽。

这首《天竺寺八月十五昼夜桂子》显然是属于后者,以浪漫的手腕描述了一幅中秋月夜图,空灵有趣,令民气醉。

中秋之夜,清风垂垂,摇落一树桂花。

花瓣上还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就像一颗颗玉珠从玉轮上洒落下来。

望着空中的那轮明月,墨客突发奇想,那桂花该不会是月宫中的嫦娥特意撒下来,给予尘世众人的吧。

清风,桂花,白露,嫦娥,这个明月夜美好而浪漫。

3.明代·汤显祖《天竺中秋》

江楼无烛露凄清,风动琅圩笑语明。

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

众所周知,汤显祖是明朝著名戏曲家,其代表作“临川四梦”,一贯被视为中国乃至天下戏剧艺术宝贝,尤其是《还魂记》(也便是牡丹亭),对后世影响深远,《红楼梦》中有多处情节与之干系。

而除了戏曲,实在汤显祖也留下不少诗文,个中不乏恬淡宁静之作,例如《江宿》,“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还有这首《天竺中秋》,一半凄冷,一半欢快,一半孤独,一半宁静,引人共鸣。

中秋之夜,墨客独倚江楼,寒露凄冷,水月空明。

微风轻轻摇动着翠竹,竹林中时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他望着满地的桂花,想到关于月宫的传说,溘然,空中模糊传来卷帘之声。

诗歌到此结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给读者留下了遐想和品味的空间,令人抚玩不尽。

天光云影任徘徊,淡暖清欢共明月,清秋的夜色,让人流连绸缪,仿佛忘了光阴的流动。

在这个风轻云淡的明月夜,携一颗云水禅心,倚一扇轩窗,看月升月落。

不问尘凡繁华,不管世事沧桑,不言悲欢离合,只愿沉醉在那一轮月色中。

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在古诗词里重逢唯美明月夜。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