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仲春初二是龙头节,俗称仲春二。又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举头”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阳气生发,万物活气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举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产。人们亦将龙举头日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仲春二日
唐-白居易
仲春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农历仲春初二日,是中国民间节日,“花朝节”的别称,唐代已有此俗。此日仕女出郊拾菜,士民游不雅观其间,谓之挑菜节。
仲春二日游洛源
唐-韩琮
旧苑新晴草似苔,人还喷鼻香在踏青回。
目前此地成惆怅,已后逢春更莫来。
古代成都风尚以仲春二日为踏青节。
仲春二日
唐-李商隐
仲春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仲春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宅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挑菜”的风尚,始于唐代,唐代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就说:“仲春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极盛。”到了宋代,这种风尚更加盛行。每年二、三月,百草生发,人们便纷纭到郊野挖野菜,或到园中摘取新菜,生食或作成菜肴,这样既可尝到鲜菜的美味,又能讨到发财的吉利(菜、财同音),因此把仲春二这天定为“挑菜节”。
田家以仲春二日晴雨占谷价枕上口占
宋-洪咨夔
葛根已尽麦方青,延颈东来米价平。
怕听三更三点雨,要占仲春二朝晴。
丙辰仲春二日喜晴
宋-释行海
春来处处有花看,一种芳心欲吐难。
陌上鹅黄初染柳,不禁烟雨袅轻寒。
仲春二日梦中作
宋-陆游
零落蔷薇委道傍,更堪微雨渍残喷鼻香!
象床玉尺人何在?肠断新裁锦一方。
仲春二日
宋-刘摰
江乡春值闰,仲春似深冬。
雪湿妨挑菜,雷寒未起龙。
鸡虫闲得失落,蛮触小交攻。
稍觉云天霁,西山上翠峰。
仲春二日太常致斋晨起呈景仁次道二同舍
宋-司马光
官舍春萧瑟,朝来尚薄寒。
人虽繁陌上,尘不近门端。
已负踏青约,仍无举白欢。
凭君御沟上,试折柳条看。
仲春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落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落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仲春二日席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骚。
仲春二日遂宁北郊迎富故事
宋-魏了翁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吾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
仲春二迎富日,明人谢肇涮在《五杂俎》记载:“秦俗以仲春二日携鼓乐郊野,朝往暮回,谓之迎富。”他还阐明其起源说:相传有户人家生了个孩子,送给邻家帮助抚养,邻家从此大富。这家人家见此情景,又将孩子从邻家要了回来,要回这天恰好是仲春二日,往后人们便在这天到野外采摘蓬叶,蓬为多籽植物,古人以“蓬”代“子”,向门前祭之,谓之“迎富”。。从此往后,人们便将仲春二定为“迎富日”。
仲春二日作
宋-强至
江上初逢社燕归,青春仲春色犹微。
茸茸屐底草烟合,冉冉樽边花雾飞。
蹭蹬容图双鬓改,苍茫乐事寸心违。
紫丝结鞚谁家子,马跃东风试薄衣。
仲春二日即事
宋-方岳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旧俗阴历仲春二日儿童入学之吉利语。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仲春·薰虫》:“二日为龙撎头日……小儿辈
仲春二日寄友
元-韩奕
比年方节两匆匆,往事闲思半梦中。
江郭春寒连夕雨,海棠花信几番风。
萋萋远浦迷芳草,历历上苍没断鸿。
怅望思君无限意,扁舟一醉故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