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唐代:张旭《桃花溪》
东晋墨客陶渊明写了一篇小文章——《桃花源记》,文中描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世外桃源,令人无限神往。如果真的有那样的一个所在,许多人该当可以抛却统统,进入个中,不再回到繁芜多歧路的人间世。
人生之路都不能有一帆风顺,会有磨难,会有遗憾,多数时候只是坚忍着,烦闷时,恨不得就直接抛弃了,寻得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统统。人在世间,有许多的阻碍,也有很多的牵绊,想要一走了之,没那么轻易。
首先,没有可以安身的地方。大抵在天底下,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无法是许许多多的人,各自经营着自己的人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融入个中,然后才能去努力得到生存的物质。再者,离开则意味着抛开原有的,重新生活,那是须要莫大勇气的,尤其是身处绝境,空空如也的时候,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这个时候,多么希望真的有那么一个桃源,能够探求到入口,从此摆脱这个人间,没有各种拘系,肃清了背负的忧患和烦恼,纵使回归的千年前的耕织生活,也是甘之如饴。只是没有那样一个地方,尤其是现在的社会,想要入山林过隐士的生活,也而不能够。
陶渊明笔下的如仙如幻的桃花源,毕竟只是陶渊明身负生存不易的压力,想要避世而生出的一种美好的抱负。偌大的人间,容不得那样一块地方。如果真有,也早被逐利的俗人霸占了,全然不会保留往昔的样子。
张旭这首《桃花溪》,则是他在桃花溪春游时写下的一首诗。桃花和溪水,使他遐想到了桃花源,想要寻得桃源的入口。找到时,便从此在个中避世,阔别充满险阻的人间。于是,看着桃花和溪水,也无心欣赏俏丽的风景,想象着探求桃源的入口。如果能够在人间自由快活,高枕而卧,不是对人间困难的无奈,墨客也不会生出探求桃源的想法。只是,毕竟是找不到的,也能浩然兴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