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乌台诗案,让苏轼官场梦断,仕途受阻,但与此同时,也让他灵感爆发,佳作呈现。

从歌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到参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从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前赤壁赋》,到描述“山高月小,底细毕露”的《后赤壁赋》,苏轼生命中最主要的代表作,大多写于被贬黄州期间。

黄州四年,是苏轼生命的主要迁移转变点,他的诗文风格也以此为界,有了显著变革。

如果换做一样平常的中年人,这样持续赓续的打击,起伏动荡的人生,恐怕是难以承受,早已崩溃了,而他却依然豪迈洒脱,面对人生的困境能泰然处之。

苏轼这首临江仙诉尽了中年汉子的苦涩激发很多人共鸣

比较中年人的困惑及沉重,他活的不仅有才有情,更有趣,通透而豁达。

苏轼这首《临江仙》,道尽了中年男人的酸楚, 引发无数人共鸣

在苏轼的黄州佳作中,若论后世有名度和影响力,在当时引起的波澜之大,则当属其余一首《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拍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怀营营。
更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可谓是通达民气之作,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尤其是人到中年,被生活压抑到几近崩溃的男人。

当苏轼带着一家20多口来到黄州。
创造人为实在太低了。
人到中年,一家之主的重担压在他身上,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都靠他去养活。

“我没法养活一大家子人啊。
”于是他就去求见黄州太守徐君猷,“能不能帮我想个办法。
”徐君猷刚好也是苏轼的粉丝:“那我把东门土坡50亩荒地给你吧!

苏轼带着一家人,开始了拓荒种粮大生产。
这片坡地虽然贫瘠,但足够大,种上粮蔬,倒也勉强可办理一家温饱。

苏轼万分感激这片城东门外的土坡,于是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东坡居士。

一日,苏东坡与朋侪刘倩叔共游南山。
友以蓼菜、新笋等野菜相待,苏轼品尝后,举箸慨叹:“人间有味是清欢

在经由仕途的起起落掉队,苏东坡终于悟得——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之以是好,是由于它是对生活的超逸,不为名权利所困,只讲究心灵的品味。

“我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末了才创造: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末了才知道:

天下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这生平,与其羁绊于名缰利锁,不如在心里修篱种菊。

如果说旷世才华是天生的,那么有趣的灵魂,豁达乐不雅观的心态则是可以修炼的,我们可以没有苏轼的才,但我们可以学习他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中年人的生活,除了房贷车贷,抚养孩子,赡养老人,除了事情压力,生老病痛,还应有很多的乐趣。

看苏轼的生平,自己或多或少也有点影子和他一样,生活的重担始终都在,但是仍旧还有提高的动力,以是推举大家读这套《苏轼词传》,此书用唯美深情的妙笔将苏东坡的生平娓娓道来,融东坡的平生与经典诗词为一体,将他少年时的惊世才情、青年时的斗志昂扬、中年时的愈挫愈勇、老年时的达不雅观淡泊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整套书分为《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李煜词传》《李清照词传》《纳兰性德》《仓央嘉措》。

内容讲得很精细,涵盖政治、历史、人文等很多的领域。
可以说,这是最不可错过的一套经典诗词读物。

《李清照词传》中华文坛几千年,个中的女词人寥寥无几,才貌双全又兼具人格魅力的女词人更是百里挑一,李清照便是个中的俊彦。
仅凭诗词,世间曾有李易安,光阴流转,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喷鼻香。

《仓央嘉措诗传》他是一个天生的墨客,用精妙动人的诗篇歌咏爱情,赞颂生命,涤净灵魂,求索真谛。

《李煜词传》从南唐后主到违命侯,再到一-代词宗,生命授予了李煜独特的轨迹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领略墨客的才情,理解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