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贵乎有采有往。
只有往而无来或其有来而无往,都是不台乎礼数的。
在国家与国家,团体与团体,人与人,朋友与朋友的交往中,礼节上很重视有来有往,相互都应采纳同样的态度和礼仪规格,习气上称之为“礼尚往来”。

“君子不失落足于人,不失落色于人,不失落口于人。

聪慧礼记中华礼仪之美值得一品

——西汉·戴圣《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在别人面前举止应慎重,容颠要端庄,不要说错话和说不该说的话。
几句可用以劝人要谨言慎行,对人不要说不该说的活,也不要做不该做的事,免得授人以柄,招致非议。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 礼记·曲礼上》

解读: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积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解读:君子爱人依照德的标准,小人爱人则对人姑息纵容。

“在上位,不凌下;不才位,不援上。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

解读:君子身处上位,不飞扬跋扈,欺凌处于下位的人。
处不才位,不巴结奉迎处在上位的人。
端正自己的作为而不去苛求别人,那么就不会产生怨恨。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

解读:“大道”系指上古时期所遵照之道,“天下为公”系指天下是大家的,不是那个人、那个党、那个派所独占的。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

解读: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仰,畏服而且爱慕他。
对付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陷,对付自己所讨厌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汉·戴圣《礼记·学记》

解读: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要时候把稳谨慎言行,不能懈怠!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

解读:有仁德的人用财富来发展、造诣自身,没有仁德的人则利用自己的身心去盘剥财富。

“知不敷,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

解读: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学问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只有认识到了自己对某些知识困惑不解,然后才能奋发自强。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

解读:礼仪对付人来说,就象酿酒用的酒曲,君子看重礼仪,小人轻视礼仪。
蘖(niè):酒曲,类似酿酒用的米。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礼记·中庸》

解读: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落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干事先有准备,就不会碰着困难挫折;行事前操持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缺点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西汉·戴圣《礼记·杂记下》

解读:处于一定的职位,而没有在那个职位上所该当供应的见地,君子为其感到耻辱;有那样的辞吐,却没有那样的行为,君子为其感到耻辱。
这几句多用于解释处于一定的职位就该当有符合那个职位的言行。
也可用于讥讽居于一定的职位而不称职的人。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去世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礼记·礼运》

解读:食欲和性欲,是人最基本的希望;去世亡和贫苦,是人最厌恶的事情。
(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为了追求崇高的空想,为了保持明净的节操,可以不顾“饮食男女”,不避“去世亡贫苦”,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我们该当继续的传统美德。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解读:骄傲不可繁殖,希望不可放肆,志向不可自满,高兴不可过火。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礼记·中庸》

解读:求取君子之道的办法,好比走远路那样,必须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山那样,必须从低处开始。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礼记·中庸》

解读:(诚挚是天理授予的)以是由内心诚挚而达到明晓道理,这叫做先天的本性;由明晓道理而达到内心诚挚,这叫做后天的教养。
做到内心诚挚,一定会使人明晓道理;明晓道理,也一定会使民气坎诚挚。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解读:恳切用形象表现出来,形象表现出来便很显著,显著的表现便很明晰,明晰的表现便见诸行动,见诸行动后不断地变,变了往后便能达到高的境界(出神入化)。
只有天下最大的恳切能达到这种出神入化的高境界。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礼记·中庸》

解读:一个君子的主见和作为,看来平淡但不令人厌烦,虽然简约但却文雅,温和中显失事理来。
能知道由远及近的道理,风向来自何处,从一点小事上能看到大事。
这就可以说进入道德之门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礼记·大学》

解读:只有推究事物的事理后,才能得到知识;得到知识后,意志才能诚挚;意志诚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善品性;品性修善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管理好国家;管理好国家往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解读:恶意的措辞不从口中说出来,别人对你忿恨的话就不会返回到你身上了。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解读: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礼记·大学》

解读:财富能装饰房屋,道德能教化品性。
胸襟宽广,体态自然安详,以是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挚。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解读: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后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当代社会,人际交往,贵在有礼。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教化和道德教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做人的基本哀求。
向古人学习,学的是举止言行上的礼仪之美,更是待人处事上的为人之智!

图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