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别号《冲虚真经》 ,相传战国列御寇所著,后被尊为《冲虚真经》,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列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文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聪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迪,给人以聪慧。
1.生无一日之欢,去世有万世之名。——《列子·杨朱》
【阐明】活着的时候没有享受一天的欢快,去世了后却有流传万代的名声。
2.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列子·说符》
【阐明】道理没有永久精确的,事情没有永久缺点的。
3.存亡活去世,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无奈何。——《列子·力命》
【阐明】存亡活去世,并非听任外物或任由己愿,而都是定命所定,人类的智力对它无可奈何。
4.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列子·力命》
【阐明】独自去,独自来,独自出,独自入,谁能阻碍他呢?
5.信命者,亡寿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逆顺;信性者,亡安危。——《列子·力命》
【阐明】相信命运的,无所谓龟龄与夭亡;相信自然之理的,无所谓是与非;相信心灵的,无所谓困难与顺利;相信自然本性的,无所谓安全与危险。
列子
6.天地无全功,贤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故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养,物职所宜。——《列子·天瑞》
【阐明】天地没有完备的功效,贤人没有完备的能力,万物没有完备的用场。以是天的职责在于成长覆盖,地的职责在于成形载物,贤人的职责在于教诲感化,器物的职责在于适宜人们利用。
7.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阐明】能看清深潭中的游鱼的,不是吉祥的好事;能探知别人隐私的,定会招祸遭殃。
8.积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列子·说符》
【阐明】做好事不是为了名声,而名声却随着来了;有名声不是希望得到利益,而利益也随着来了;有利益并不肯望同别人争夺,而争夺也随着来了。以是君子对付做好事必须谨慎。
9.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生亦非贱之所能夭,身亦非轻之所能薄。——《列子·力命》
【阐明】生命不是由于尊贵它就能长久存在,身体不是由于爱惜它就能壮实;生命也不是由于轻贱它就能短命,身体也不是由于轻视它就能孱弱。
10.去世生惊惧不入乎其胸,是故忤物而不慑。——《列子·黄帝》
【阐明】去世亡、生存、惊骇、畏惧等不雅观念都侵入不到他的心中,因而碰着任何事情都不害怕。
11.不抗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列子·杨朱》
【阐明】不违背定命,为什么要倾慕龟龄?不重视尊贵,为什么要倾慕名声?不求取权势,为什么要倾慕地位?不贪求富余,为什么要倾慕财货?
12.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列子·说符》
【阐明】那些知识浅薄的人所辩论的都是些枝微末节。
13.贫者士之常也,去世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列子·天瑞》
【阐明】贫穷是读书人的普遍状况,去世亡是人的终极结果,我安心处于一样平常状况,等待终极结果,还有什么可忧闷的呢?
14.见出以知入,不雅观往以知来——《列子·说符》
【阐明】瞥见外表就可以知道内里,瞥见过去就可以知道未来。
15.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列子·杨朱》
【阐明】将要管理大事务的人不处理小事情,造诣大功业的人不建立小奇迹。点评:做大奇迹的人,不会拘于小节;建大功的人,不会在意小的事情。
16.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年夜德若不敷。——《列子·黄帝》
【阐明】神态傲慢,谁还乐意和你相处呢?最洁白的东西彷佛十分阴郁,最道德的人彷佛有所不敷。睢睢suī:仰视貌。盱盱xū:张目直视貌。
17.外游者,求备于物;内不雅观者,取足于身。——《列子·仲尼》
【阐明】欣赏外物的,希望把外物都看遍;欣赏自己的,也应把自身都看遍。
18.利出者实及,怨往者害来。——《列子·说符》
【阐明】把利益给出去,就会有实惠返回来;把怨恨给出去,就会有祸害返回来。
19.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列子·说符》
【阐明】影子的波折与正派是随身体而变革的,根源不在影子自身;自己的屈曲与伸直是随外物而变革的,根源不在我自己。
20.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列子·杨朱》
【阐明】聪慧之以是名贵,以能保存自己为贵;力量之以是卑下,以能侵害外物为贱。然而身体不是我所有的,既然出生了,便不能不保全它。
21.迎天意,揣短长,不如其已。——《列子·力命》
【阐明】迎合天意,揣摩短长,不如停滞。
22.贤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名实不亏,使其喜怒哉。——《列子·黄帝》
【阐明】贤人用聪慧来收买欺骗那些愚蠢的人,也就像养猴人用聪慧收买欺骗那些猴子一样。名义与实际都没有亏损,却能使它们时而高兴,时而发怒啊!
(朝三而暮典故的由来)
23.贤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列子·说符》
【阐明】贤人凭借大道来实行教养,而不倚仗个人的聪慧与技巧。
24.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
——《列子·杨朱》
【阐明】将本属于天下的身体还归公有,将本属于天下的外物还归公有,大概只有贤人才能做到吧!
25.喜怒岂妄发哉?皆逆之所犯也。——《列子·黄帝》
【阐明】喜好和愤怒难道会无端产生发火吗?都是由于违逆它所导致的。
26.醉者之坠于车也,虽疾不去世。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列子·黄帝》
【阐明】喝醉酒的人从车上跌落下来,虽然有伤却不会去世亡。骨骼与别人相同,而损伤却比别人轻,便是由于他的精神完全。
27.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列子·杨朱》
【阐明】能吞下船的大鱼,不会在细浅的溪水里遨游;在天空高飞的鸿鹄,不会在肮脏的池塘栖息。比喻志向远大的人不会知足于平庸的生活。
28.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列子·说符》
【阐明】如果自己都不尊重自己,那么危险和侮辱就会纷至沓来。
29.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列子·说符》
【阐明】先前所利用的,现在或许要抛弃。现在要抛弃的,将来或许会用到。
30.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列子·说符》
【阐明】气色强的人骄傲,力量大的人奋勇,这样的人不可以和他评论辩论道。
31.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列子·汤问》
【阐明】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形容歌声高亢、幽美悦耳,余味无穷。欐lì:屋梁。
32.得时者昌,失落时者亡。——《列子·说符》
【阐明】顺应时期的潮流就会昌盛,背离时期的方向便会走向灭亡。
33.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列子·说符》
【阐明】管理国家的困难在于能否知人善任而不在于个人的贤良。
34.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列子·说符》
【阐明】最高妙的辞吐便是抛却辞吐,最高妙的行为便是无所作为。
35.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列子·说符》
【阐明】形体波折,影子自然就曲;形体正派,影子自然就正。
36.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列子·说符》
【阐明】天下没有一贯精确的道理,也没有一贯缺点的事情。
37.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列子·说符》
【阐明】发出的言辞美好,得到的回应就美好;发出的言辞丑恶,得到的回应就丑恶。
3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
【阐明】你的思想执拗,,执拗到不能通达事情的地步。
39.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列子·黄帝》
【阐明】想要变得倔强,必定守住柔的一壁;想要变得强大,一定保住弱的一壁。
40.昼想夜梦,神形所遇。——《列子·周穆王》
【阐明】白天思考与夜间做梦,都是精神与形体碰着某些事物的缘故。
41.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列子·天瑞》
【阐明】所有的产生是由于不得不产生,所有的变革是由于不得不变革,以是万物常常在产生也常常在变革。
42.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去世而去世,天福也。可以生而不生,天罚也;可以去世而不去世,天罚也。——《列子·力命》
【阐明】应该生存而得到生存,这是上天赐予的福分;应该去世亡而得到去世亡,这也是上天赐予的福分。应该生存而不能生存,这是上天给予的惩罚;应该去世亡而不能去世亡,这也是上天给予的惩罚。
43.善乐生者不窭,善逸身者不殖。——《列子·杨朱》
【阐明】长于使生命得到快乐的人不会让贫穷伤生,长于使身心得到安逸的人不会为发财而累垮。窭jù:贫寒。
44.生相怜,去世相捐。——《列子·杨朱》
【阐明】活着的时候相互怜爱,去世去往后捐弃释怀。
45.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苦;善治内者,物未必乱,而性交逸。——《列子·杨朱》
【阐明】长于管理外物的人,外物未必管理得好,而自己却累得心力交瘁;长于管理内心的人,外物未必会发生混乱,而本性却自然得以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