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四季花鸟书页(十开)——绿虫》,绢本设色,28.5×23cm,明代
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它的到来表明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万物成长、山水氤氲、绿树环抱,景致幽美。赞颂夏季的古诗词数不胜数,而用画笔描述的夏景也同样不胜列举,这些图像更是给了如今的人们更直不雅观的古代夏日印象。
吴炳《嘉禾草虫图》,绢本设色,45.7×27.3cm,宋代
风雨到来之前,夏日每每是闷热的,董邦达的《夏山欲雨图卷》便描述了夏雨之前的景象。烟云环抱,风吹树林惹得树叶沙沙作响,湖上渔民正准备收船回家,林间农夫也要荷锄而归了……这场风雨注定会为大自然带来新的活气。
董邦达《夏山欲雨图卷》,纸本墨笔,344×40cm,清代
比董邦达早出生700多年的董源也是山水画大师,两者与明代董其昌并称“三董”。《夏山图》、《潇湘图》和《夏景山口待渡图》是他的代表作品,描述的均是江南夏日之美景。他用披麻皴和点苔法将丘陵、草木与云气的特定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雄厚壮阔之余又充满着浪漫气息。假如有幸得以进入这样的山林中,你是否也会乐不思蜀呢?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绢本水墨淡设色,320×50cm,五代,辽宁省博物馆
宋元期间的文人神往隐居生活,他们用图像描述了自己的空想桃源。王蒙活动于元末,山水画受其外祖父赵孟頫的影响,后效法董源、巨然,年轻时隐居于黄鹤山(今余杭临平山),因此善画隐居山水。
《夏山高隐图轴》是王蒙57岁时所作,画中描述崇山峻岭、瀑布高悬、山溪流淌,卷轴下部有两间屋舍,左下角屋内一妇人正在劳作,小犬静卧庭中;右侧屋中一人正坐于家中榻上乘凉;林间一人沿着弯曲的山路走来……画中景物与人物的安排井井有条,画面层次分明,营造出一个安谧清凉的夏日隐居环境。
王蒙《夏山高隐图轴》,绢本设色,149×63.5cm,元代,故宫博物院
王蒙《夏山隐居图》,纸本设色,57.4×34.5cm,元代,弗利尔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