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贤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小儿百姓乎!
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不雅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别的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以是贵士君子者。
以其仁而有德也。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要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2023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与课内接洽关系专题演习新题型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
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
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岂以是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
”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

B.“而汤放之”与“因此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

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

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

【答案】A

【解析】

A.“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食吃”,“食”是名词作动词,拿食品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
两者含义不同。

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顾谓吴起曰”与“忍顾鹊桥归路”(《鹊桥仙》)两句中的“顾”字含义相同。

B.“美哉乎河山之固也”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C.“德义不修”与“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修”字含义不同。

D.“夏桀之居”与“居则曰,不吾知也!”(《侍坐》)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

【答案】D

【解析】

A项,两个“顾”都是“转头看”的意思;B项,前者是“险固”的意思,后者是“执拗”的意思;C项,前者是“学习、磨炼和培养等”的意思,后者是“修订”的意思;D项,前者是“居住的地方”,后者是“平素家居”的意思。

故选D。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若君不修德”与“若入前为寿”(《鸿门宴》)两句中的“若”字含义不同。

B.“武王克殷”与“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克”字含义不同。

C.“臣闻爱其人者”与“不爱保重视宝肥沃之地”(《过秦论》)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D.“咸刈厥敌”与“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咸”字含义相同。

【答案】C

【解析】

A项,前者是“如果”的意思,后者是“你”的意思;B项,前者是“占领”的意思,后者是“能够”的意思;C项,前者是“喜好”的意思,后者是“吝惜”的意思;D项,两个都是“全”的意思。

故选C。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景公游于寿宫”与“秦时与臣游”(《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游”字含义相同。

B.“无罪者活之”与“某知罪矣”(《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罪”字含义相同。

C.“惟仁是亲”与“是心足以王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D.“百姓有过”与“闻大王故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

【答案】A

【解析】

A项,前者是“游览”的意思,后者是“交好”的意思;B项,都是“罪过”的意思;C项,前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后者是“这”的意思;D项,前者是“差错”的意思,后者是“责怪”的意思。

故选A。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在予一人”与“举以予人”(《六国论》)两句中的“异日”字含义不同。

B.“凡以是贵士君子者”与“以是游目骋怀”(《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以是”字含义相同。

C.“咸刈厥敌”与“思厥先祖父”(《六国论》)两句中的“厥”字含义相同。

D.“臣闻之”与“谨拜表以闻”(《陈情表》)两句中的“闻”字含义不同。

【答案】B

【解析】

A项,前者通“余”,后者是“给”的意思;B项,前者表乐意,后者表目的或办法;C项,都是代词“其”;D项,前者是“听到”的意思,后者是“使……听到”的意思。

故选B。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守国之本也”与“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根本”字含义相同。

B.“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与“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两句中的“逮”字含义不同。

C.“将之养之”与“最难将息”(《声声慢》)两句中的“将”字含义不同。

D.“是夺民时也。
”与“舅夺母志”(《陈情表》)两句中的“夺”字含义相同。

【答案】D

【解析】

A项,都是“根本”的意思;B项,前者是“达到”的意思,后者是“等到”的意思;C项,前者是“抚养”的意思,后者是“颐养”的意思;D项,前者是“失落去”的意思,后者是“强行改变”的意思。

故选D。

参考译文:

贤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彷佛对待自己的孩子!
饥饿就给他食品吃,寒冷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们,造就他们,唯恐他们不能发展壮大。

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转头对吴起说:“多么俏丽而险要的山河啊,这是魏国的代价令媛呀!
”吴起回答:“(一国之宝)在于国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
当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讲仁义道德,被夏禹消灭了。
夏桀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西岳,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阪在北边;由于他治国不施仁政,被商汤流放了。
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阵势险要。
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人也要成为您的仇敌啊。
”魏武侯说:“你说得对。
”武王打败了商,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好那个人,同时会喜好他房上的乌鸦;痛恨那个人,会连他所住地方的墙壁都厌恶。
把他们全部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弗成。
”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弗成。
”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
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由于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
百姓有了差错,任务在我一个人身上。
”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肚量胸襟多么宽广啊!
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由于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
” 齐景公在寿宫嬉戏,瞥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面有饥色。
齐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
”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守住国家的根本啊。
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典膏泽没有达不到的了,这是管理国家的根本。
”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采。
晏子说:“圣贤的君王碰着贤良就喜好贤良,碰着不幸就怜悯不幸。
现在我要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
”齐景公说:“很好!
”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居住的屋子。

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不雅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
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造游不雅观之台,这是延误百姓的农时啊。
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
”晋平公说:“好!
”于是放弃了建造游不雅观之台的工程。

【方法技巧】

1.看重积累教材干系知识点。

2.明确教材例句的内容,带入到文本句子中,看是否合理。

3,结合文本内容,进一步确定。

【通关演习】

一、(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以是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
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青鸟使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青鸟使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落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B.宣言指特意鼓吹某种辞吐,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C.孤国指伶仃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答案】A

【解析】

A.“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的“约”是“约定”之意,二者含义不同。
说法缺点。

B.“宣言”是指特意鼓吹某种辞吐,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的宣扬号召,二者含义不同。
说法精确。

C.“孤国”中的“孤”是孤单、伶仃的意思;《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是孤单之意,二者含义相同。
说法精确。

D. “阴合”的“阴”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指阴晦的气候,二者含义不同。
说法精确。

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其后秦欲伐齐”与“平伐其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伐”字含义不同。

B.“惠王患之”与“无敌国外祸”(《孟子·告子下》)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

C.“大王苟能闭关绝齐”与“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两句中的“效”字含义相同。

D.“群臣闻见者毕贺”与“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两句中的“毕”字含义不同。

【答案】B

【解析】

A项,前者是“攻打”的意思,后者是“夸耀”的意思;B项,前者是“忧虑”的一是,后者是“祸患”的意思;C项,都是“如果”的意思;D项,前者是“都”的意思,后者是“完结”的意思。

故选B。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敝邑欲伐之”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敝”字含义相同。

B.“寡人自以为智矣”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两句中的“以为”字含义相同。

C.“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中的“土壤”是“国土”的意思,和现在汉语的“土壤”含义不同。

D.“广从六里”与“约从离衡”(《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

【答案】A

【解析】

A项,前者是“破败”的意思,后者是“使……破败”的意思;B项,前者是“认为”的意思,后者是“用……做”的意思;D项,都同“纵”。

故选A。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楚王大说”与“秦伯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B.“不伤一人”与“何伤乎?”(《侍坐》)两句中的“伤”字含义相同。

C.“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与“而绝江河”(《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D.“则两国兵必至矣”与“非兵不利 ,战不善”(《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不同。

【答案】B

【解析】

A项,都通“悦”;B项,前者是“侵害”的意思,后者是“妨碍”的意思;C项,前者是“断绝”的意思,后者是“横渡”的意思;D项,前者是“军队”的意思,后者是“兵器”的意思。

故选B。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楚王不听”与“听臣微志”(《陈情表》)两句中的“听”字含义相同。

B.“吾事善矣”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

C.“子其弭口无言”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两句中的“其”字含义不同。

D.“与之伐齐”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

【答案】A

【解析】

A项,前者是“屈服”的意思,后者是“许可”的意思;B项,前者是“好,完美”的意思,后者是“向来”的意思;C项,都是语气副词,表祈使,译为“不要”;D项,前者是“和”的意思,后者是“亲附”的意思。

故选A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
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太傅鞫武谏曰:“不可。
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
因此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
愿太傅更虑之。
”鞫武曰:“燕有田光师长西席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师长西席坐定,旁边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师长西席留神也。
”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师长西席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师长西席/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师长西席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去世,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去世。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去世。
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师长西席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
今田师长西席以去世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师长西席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以是哀燕不弃其孤也。
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
诸侯得合纵,其破秦必矣。
此丹之上愿,而不知以是委命。
唯荆卿留神焉。
”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敷任使。
”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
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编削)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兵以临易水”与“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两句中的“临”字含义相同。

B.“樊将军亡秦之燕”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两句中的“亡”字含义不同。

C.“因此委肉当饿虎之蹊”与“委命下吏”(《过秦论》)两句中的“委”字含义不同。

D.“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与“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两句中的“穷”字含义相同。

【答案】C

【解析】

A项,都是“靠近、逼近”的意思;B项,前者是“亡命”的意思,后者是“丢失”的意思;C项,都是“把……交给”的意思;D项,都是“不得志”的意思。

故选C。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置之匈奴”与“沛通则置车骑”(《鸿门宴》)两句中的“置”字含义不同。

B.“是丹命固卒之时也”与“率疲弊之率疲弊之卒”(《过秦论》)两句中的“卒”字含义相同。

C.“愿太傅更虑之”与“仍更被驱遣”(《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更”字含义不同。

D.“所善荆轲可使也”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

【答案】B

【解析】

A项, 前者是“安置”的意思,后置是“丢弃”的意思;B项,前者是“终了”的意思,后者是“士兵”的意思;C项,前者是“改变”的意思,后者是“竟然、却”的意思;D项,都是“交好”的意思。

故选B。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却行为道”与“行为迟”(《伙头解牛》)两句中的“行为”字含义不同。

B.“旁边无人”与“宫妇旁边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旁边”字含义相同。

C.“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相同。

D.“太子跪而逢迎”与“千里逢迎”(《滕王阁序》)两句中的“逢迎”字含义不同。

【答案】D

【解析】

A项,“行为”都是两个词,前者是“走”“替”,后者是“动作”“由于”;B项,都是“身边的人”的意思;C项,都是“如果”的意思;D项,都是“欢迎”的意思。

故选D。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愿因师长西席得交于荆轲”与“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B.“丹所报师长西席”与“故略上报,不复逐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报”字含义相同。

C.“愿足下过太子于宫”与“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过”字含义相同。

D.“愿师长西席留神也”与“衡阳雁去无留神”(《渔家傲·范仲淹》)两句中的“留神”字含义不同。

【答案】B

【解析】

A项,前者是“通过”的意思,后者是“沿袭”的意思;B项,前者是“报告”的意思,后者是“回答”的意思;C项,都是“拜访、看望”的意思;D项,前者是“关注、把稳”的意思,后者是两个词“留下的打算”的意思。

故选B。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窥以重利”与“自胡马窥江去后”(《扬州慢·姜夔》)两句中的“窥”字含义不同。

B.“诚得劫秦王”与“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两句中的“劫”字含义相同。

C.“以其间诸侯”与“道芷阳间行”(《项脊轩志》)两句中的“间”字含义不同。

D.“固请无让”与“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侍坐》)两句中的“俨然”字含义相同。

【答案】D

【解析】

A项,前者是“领导”的意思,后者是“侵略”的意思;B项,都是“挟持”的意思;C项,前者是“离间”的意思,后者是“从小道”的意思;D项,前者是“推辞”的意思,后者是“谦逊”的意思。

故选D。

参考译文:

秦国将灭掉六国,秦兵又已逼近易水,恐怕祸临燕国。
太子丹为此非常忧虑。

樊将军逃离秦国到燕国,太子丹收受接管了他。
太傅鞠武劝他说:“弗成啊!
秦王很残暴,对燕国积累了很深的仇恨,真让人(或“为这件事情”)胆战心惊,更何况秦国听说樊将军逃到了燕国呢!
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害一定无法挽救了!
我希望您赶紧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以便肃清秦国进攻燕的借口。
”太子丹说:“樊将军在这个天下上已经断港绝潢了,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由于被强秦压迫,便抛弃了我所可怜的朋友,将他送到匈奴去。
(反正)这是我性命本当绝的时候了。
希望太傅再想一个别的计谋。
”鞠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师长西席,可以和他研究谋划。

太子丹跪着上前欢迎田光,向后倒着走为田光引路,跪着为他抹拭坐席。
田师长西席坐好往后,太子丹看看旁边没人,便离开坐席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师长西席关心一下这件事。
”田光说:“现在太子您听到的是我精力兴旺时的情形,可不知道现在我的精力已经花费完了。
虽然如此,我不敢由于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
(光彩的是)我有一位好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
”太子说:“希望通过您(让我)与荆轲结交。
可以吗?”田光说:“可以。
”太子送他到门口,说:“我向您申报请示的情形,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师长西席不要泄露出去。
”田光俯下身子笑了笑,说:“好”。

田光去见荆轲,说:“我和您关系很好,这在燕国是无人不知的。
我向太子推举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
”荆轲说:“愿接管您的教导。
”田光说:“希望您赶紧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去世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发言内容泄露出去了。
”于是田光自刎而去世。

荆轲见到太子丹,说田光已经自刎而去世。
太子听了,跪下拜了两次,又跪着往前行,泪流满面。
过了一会才说:“我以是请田光师长西席不要说出去,是想通过他来实现一个伟大奇迹的操持。
现在田师长西席去世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好往后,太子离开坐席,叩头至地说:“田师长西席不知道我鄙人,让您来到这里,我希望(向您)说出我的想法,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人啊。
我想如果能够找到一位勇冠天下之士出使秦国,用重利领导秦王,秦王梦想那些厚重的礼物,(我们)一定能实现欲望。
如果真能挟制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略诸侯的地皮,那就最好了;如果弗成,趁势就杀了他。
那些秦国大将这时都在国外指挥军队,而海内涌现了大乱,这样,君臣会相互猜疑。
(我们)凭借这样的机会,诸侯能够再次合纵,打败秦国便是必定无疑的了。
这是我的最大欲望,但不知这个义务用来交给谁好,(我)希望您多多关心这件事。
”过了好一会,荆轲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学很低下,恐怕不能胜任这个义务。
”太子上前叩头至地,武断请他接管这个义务,不要推辞。
这样,荆轲才答应了。
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有编削)

三、阅读下面笔墨,完成下面小题。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旁边:“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狂奔,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欲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去世以闻。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
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敬拜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长者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腴膏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选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赵太后新用事”中的“用事”是执掌朝政的意思,和“意气用事”中的“用事”不同。

B.“必以长安君为质”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两句中的“质”字含义不同。

C.“入而徐趋”与“异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两句中的“趋”字含义相同。

D.“至而自谢”与“多谢后众人”(《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同。

【答案】D

【解析】

B项,“意气用事”中的“用事”是“干事”的意思;B项,前者是“人质”的意思,后者是“朴实”的意思;C项,都是“小步快跑”的意思,D项,前者是“道歉”的意思,后者是“告诫”的意思。

故选D。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曾不能狂奔”与“声非加疾也”(《劝学》)两句中的“疾”字含义相同。

B.“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与“令将军与臣有郄”(《鸿门宴》)两句中的“郄”字含义相同。

C.“日食饮得无衰乎”与“自以为得实在”(《石钟山记》)两句中的“得”字含义不同。

D.“少益耆食”与“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两句中的“少”字含义不同。

【答案】B

【解析】

A项,都是“快”得意思;B项,前者是“不舒适”得意思,后者是“隔阂”得意思;C项,前者是“该当”的意思,后者是“得到”得意思;D项,前者是“稍稍”得意思,后者是“一会”得意思。

故选B。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窃爱怜之”与“可怜玄月初三夜”(《暮江吟》)两句中的“怜”字含义相同。

B. 文中的“填沟壑”和”山陵崩”意思基本相同,都是“去世”的委婉说法。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与“师不必贤与弟子”(《师说》)两句中的“贤”字含义不同。

D.“奉厚而无劳”与“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奉”字含义不同。

【答案】C

【解析】

A项,都是“爱”的意思;C项,都是“超过、赛过”的意思;D项,前者通“俸”,后者是“奉养、享受”的意思。

故选C。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妇人异甚”与“饮酒乐甚”(《赤壁赋》)两句中的“异日”字含义相同。

B.“微独赵”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贤”字含义相同。

C.“恣君之所使之”与“恣不雅观终南、嵩、华之高”(《上枢密韩太尉书》)两句中的“恣”字含义不同。

D.“犹不能恃无功之尊”与“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两句中的“犹”字含义不同。

【答案】D

【解析】

A项,都表示程度更近一层;B项,都是“非、不是、没有”的意思;C项,前者是“听凭、听凭”的意思,后者是“尽情”的意思;D项,都是“尚且”的意思。

故选D。

参考译文: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
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
赵太后禁绝许,大臣们极力劝谏。
太后明白地见告身边的近臣说:“如果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
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
触龙缓慢地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说:“我的脚出缺点,连快跑都不能,良久没来看您了。
私下里自己体谅自己。
又总担心太后的玉体有什么不舒适,以是想来看望您。
”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
”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
”触龙说:“我现在特殊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逐步地轻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
”太后说:“我做不到。
太后的怒色轻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事最小,不成材;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
我冒着去世罪禀告太后。
”太后说:“可以。
年事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
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请托给您。
”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
”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
”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
”太后说:“你错了!
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的利益。
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想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
她出嫁往后,您也并不是不惦记她,可您敬拜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
’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养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乃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续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
”触龙说:“不只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
”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
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由于他们地位尊贵而没有功绩,俸禄丰硕而没有功劳,霸占的象征国家权力的珍宝太多了啊!
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地皮,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机遇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去世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以为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
”太后说:“好吧,听凭您指派他吧。

因此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援军才出动。

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神,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师长西席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弗成。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负书担橐,形销骨立,面孔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皆秦之罪也。
”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
王大说,封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然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旁边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途经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幼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愿以异日”与“异日图将美景”(《望海潮》)两句中的“异日”字含义相同。

B.“以大王之贤”与“尊贤而重士”(《过秦论》)两句中的“贤”字含义相同。

C.“乃夜发书”与“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两句中的“发”字含义不同。

D.“今师长西席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与“屋舍俨然”(《桃花源记》)两句中的“俨然”字含义不同。

【答案】B

【解析】

A项,都是“日后、将来”的意思;B项,前者是“贤良”的意思,后者是“贤士”的意思;C项,前者是“打开”的意思,后者是“发出”的意思;D项,前者是“严明的样子”,后者是“整洁的样子”。

故选B。

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与“始速祸焉”(《六国论》)两句中的“始”字含义不同。

B.“引锥自刺其股”与“两股间脓血流落”(《匆匆织》)两句中的“股”字含义相同。

C.“形销骨立”与“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红楼梦》)两句中的“形容”字含义相同。

D.“臣请奏其效”与“吾家读书久不效”(《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效”字含义不同。

【答案】D

【解析】

A项,前者是“起初”的意思,后者是“才”的意思;B项,都是“大腿”的意思;C项,都是“形态边幅”的意思;D项,都是“功效”的意思。

故选D。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简练以为揣摩”中的“揣摩”和当代汉语意思相同,“简练”和当代汉语意思不同。

B. “资用乏绝”与“生生所资”(《归去来兮辞序》)两句中的“资”字含义相同。

C.“期年,揣摩成”与“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两句中的“期”字含义相同。

D.“受相印”与“师者,以是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受”字含义不同。

【答案】B

【解析】

A项,“简练”文中是“挑选”的意思;B项,前者是“财物”的意思,后者是“供给”的意思;C项,都是“满一年”的意思;D项,前者是“付与”的意思,后者是“传授”的意思。

故选B。

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

A.“以抑强秦”与“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抑”字含义不同同。

B.“山东之国”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六国论》)两句中的“山东”字含义相同。

C.“杜旁边之口”与“杜耳恶闻”“防微杜渐”中的“杜”含义相同。

D.“富贵则亲戚畏惧”与“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亲戚”字含义不同。

【答案】D

【解析】

A项,前者是“抑制”的意思,后者是“或者”的意思;B项,都是“崤山以东”的意思;C项,都是“堵塞”的意思;D项,都是“内外支属,包括母系支属和父系支属”的意思。

故选D。

参考译文:

苏秦起初主见连横,劝秦惠王说:“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浩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吞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管理。
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神一下,我要求来实现这件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处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使令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
现在您不苟言笑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奉劝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见仍未实施,黑貂皮大衣穿破了,几百两铜(战国时期黄金指铜))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
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
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
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差错啊!
”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阴符》兵书,专一诵读,反复挑选个中主要的内容认识研究体会。
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贯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

于是在宫殿之下贱说赵王,拍动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
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 锦绣一千匹、 白壁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
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万镒的黄金为他所利用,随从车骑相继而来,一起炫耀,西岳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
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奉劝诸侯王,杜塞旁边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途经洛阳,父母听到,整顿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欢迎。
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
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膜拜赔礼。
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由于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
“苏秦叹道:“唉!
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