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做不到,但大家渴望解脱,这便是宗教产生的缘故原由。

生而为人,愁苦是难免的。
认识到这一点,大概我们的心能好受一点。

从风骚天子到囚徒的李后主,在失落去了家国之后,终于认识到,“人生愁恨何能免”:《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若何形象表达离愁李白用流水李煜用长江李清照用小舟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饱经离乱的李煜终于明白,在愁恨面古人人平等,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无论是飞黄腾达还是愁云惨淡,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最隐秘的地方,藏着一种叫哀愁的东西。

从人的情绪来说,愁是形色互异的。
中国人深受农业社会“安土重迁”思维模式的影响,这让我们对故土家园有特殊深刻的眷恋,家乡的鸡鸣狗吠和袅袅炊烟,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因此乡愁是墨客笔下最俏丽也最普遍的愁思

古人重视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意味着流落,意味着阔别家乡和朋友,因此离愁又是墨客笔下常见的题材。

杨柳依依牵绊着离愁,隋堤上洒满了离人泪,灞桥与长亭歧路与渡口,中国诗歌中氤氲着离愁别绪。

诗歌既是情绪艺术,实在更是形象艺术,说白了便是情绪与意象领悟的艺术。
没有情绪的意象,像假花一样了无活气;只有情绪而没故意象的诗歌,那便是祥林嫂般无趣的自言自语,因此,如何将无形的情绪转化为有形的意象,这是一个技能活。

愁思本来是无形的,如何把愁思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别民气有戚戚焉,这就磨练墨客的想象力了。

在杂曲歌辞《长命女》中,一个无名作者这样写道:

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

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流落异域天涯孤客的思乡之梦被孤灯点燃,而那绵绵的乡愁竟然有了形状,被放在木杵下的寒衣之中。
在这熟习的“万户捣衣声”中,乡愁便是那母亲或妻子手中的寒杵,每一下都击中游子内心的优柔。

也有人说,这首诗是唐朝边塞派大师岑参的作品,实在谁的作品并不主要,由于乡愁是一样。
而岑参的抒发乡愁的一首诗,确实受到了这首诗的影响。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在诗经的传统中,柳由于谐音是“留”,而被授予了惜别的意义。
岑参将无形的乡愁挂在充满离愁别绪的柳树上,使之形象可感,想象力很丰富。

要比想象力丰富和行为办法的浪漫,没人比得上李白。

李白自从出川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
他“五岳寻山不辞远,生平好做名山游”,这个好玩的墨客,有乡愁吗?有!
不仅有,还非常强烈。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尚且有游子的情怀,更何况是情绪丰富的李白了。

在李白眼里,离愁是可以被牵着走的。
他说,“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愁思被江水牵着流向远方。

大概水和愁思之间有着绵连不断的共同特点,李白喜好用水来表达乡愁离愁。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喷鼻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弗成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不仅让离愁有了形体,更授予了长度,他说离愁可以和长江比一比,看谁更能超过7000公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也喜好用水来承载愁思,但比李白清丽蕴藉一些。

同样是愁思,李白和欧阳修让愁思有了长度,而李后主又让愁思有了长度和韶光的维度。
李后主在他的绝命词中写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后主说,我的愁绪,是亘古以来绵绵不断向着故土流去的一江春水啊。

谈到用水来表达愁思,李白和李煜都没有秦不雅观来的夸年夜。
秦不雅观在一场春梦醒来之时,照了照镜子,溘然创造,原来人生最无奈的是“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于是秦不雅观春愁无限,以至于得用大海来装了。
他是这样说的:

“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愁如海”,这个是不是很过分?

为何秦不雅观的“愁如海”很过分?由于他的愁思实在比不上晚年寡居流浪的李清照。
这个清丽婉约的女词人,中年之后为靖康之耻的时期大潮所裹挟,流落在江南一代,亡国之悲丧夫之痛,让李清照愁肠百结。
但她很蕴藉:

风住尘喷鼻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自从李清照让愁思有了详细的重量之后,词人们竞相模拟。
董解元说愁思用马驮不动,王实甫说愁思用车子装不下,实在都没有跳出李清照的想象范围。

把愁思挂在风中树上;让愁思如水流而绵延不断和大海一样无边无涯;说愁思船也载不动车也装不下,这都是化无形为有形,让人有真切的感想熏染。
但要说愁思本来就在心里,且被重重叠叠砌成了一堵墙,让人走不出逃不掉,这个愁便是很“高等”了。
这种高等的写法,来自于把愁夸年夜成“愁如海”的秦不雅观。

秦不雅观被贬时愁思泛滥,写下了他的名作《踏莎行》:

雾失落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生平随着苏东坡到处被贬的秦不雅观,虽然人长得跟李逵一样粗豪,但情绪细腻,以至于文坛把他写的词叫“女郎诗”。
他远没有师父苏东坡和师兄黄庭坚的旷达,没有自我宣泄的渠道,以至于愁思在心中累积,他给自己造了一堵围墙:“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愁思犹如砖头一样,层层叠叠在心里堆积,终于压垮了愁肠百结的秦不雅观。

愁思的诗大多动听,由于它们能轻而易举地侵入我们的内心。
以是,愁思是一种悲剧美。
但恰如李后主所说,愁思无法避免,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该吃吃该喝喝,活在当下追求快乐?